在他心里还是认为,进城卖东西,都要看人脸色的,哪好让人家跑腿受累的,却不知道,他这习惯的低姿态给即将见面的郝大明留了第一个好印象。
等见了船厂的司务长郝大明,就连小秋也不得不感叹,这会儿船厂的气势是真足啊,一开口就是猪肉羊肉鸡肉鸡蛋,来者不拒!有多少人家要多少!
看过王利民拿的介绍信后,郝大明抓起电话给三合村大队打了个电话,确认确实有王利民这么个人后,来联系的事情也属实后,郝大明立刻就给王利民开了个条子,第一批收购活鸡一百只,见鸡付款!而且,收购价比收购站县收购站高了五分,比镇收购站高了一毛!
当时郝大明还想要鸡蛋来着,结果王利民没敢应,还是那个理由:他不是不想卖,只是没本事做母鸡的主啊!
拿到这个条子,当下就相当于签了购销合同,板上钉钉了。
从船厂出来,王利民照应着小秋在后座坐稳,他用力一蹬自行车,高兴道:“走,带我闺女吃饭去!吃了饭,咱们去看看你小舅,就回家!你爹我这回要做大买卖啦!哈哈……”
看着兴奋得像个孩子的父亲,小秋也是满心欢喜。只不过,她还是不得不扯扯衣角提醒:“爹,咱还是别声张啦,闷头发财吧!”
“嘿嘿……闷头发财,还是我闺女伶俐啊!嘿嘿……”
看自家老爹一脸傻笑实在招摇,小秋连忙岔开话题分散他的注意力:“爹,这会儿还挺早的,咱们爷俩乘胜前进,再去水产厂和其他厂子问问,若是也能联系上点儿,也能一趟送过来。”
不是小秋贪多,实在是这利润太薄了。一百只鸡,算下来,自家能挣到手的最多也就二三十块钱,离着买缝纫机的一百五十块差太多了。更何况,自家老娘要来县里学缝纫要交学费,还要生活费……都要钱呐!
成功接到了一个订单的王利民信心倍增,闺女一提议他就爽快地答应下来。带着小秋往水产厂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