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你是说着火的事儿?”
“嗯,我们查到你的宿舍正好跟617是斜对门,起火时你在宿舍吗?”
“嗯。”
“那你清楚当时起火的情况吗?”
“我都看见了。”
“什么?”
“起火的过程,我看见了。”
“详细说说。”
“我看见彭一彤出去打水她没关门她们宿舍有时候门会开着,散散烟味什么的。
我正好出门上卫生间,路过,看个正着。
我看见李娜娜她俩拿打火机点杯子里的酒玩,转身的时候不注意,碰洒了,那杯点着火的酒全洒床上了,火一下就着起来了。
李娜娜就让李双赶紧关门。”
“关门?”
“她们觉得不就是一床被子着火,能应付,那会儿她们担心的根本不是火灾,而是怕被学校发现,怕挨处分。”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细节,完全说得通。两个女生以为自己能搞定,结果忽略了床下烈酒的威力,也给了想害她们的人可乘之机,最终葬身火海。
闫思弦问道:“之后呢?”
“我就去卫生间了呗,大概……有个十来分钟?具体我也记不清了,我喜欢蹲坑的时候看小说。
再后来,我就听见有人喊着火了,我就知道肯定是617。
但我没想到,火势能蔓延那么大,感觉整个一层楼的人都在跑。我吓了一跳,想回去抢救点东西,被同学拦住了。
同学说会没命的,火太大了,我就跟着一块跑出来了。”
“最后一个问题,”闫思弦随意问道:“你跟彭一彤熟吗?”
关澜一愣,利索地答道:“不熟。”
第64章 论问题少女进了大学以后(9)
“有多不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点奇怪,闫思弦解释道:“我是说,你们不在同一专业,她还比你高一届,再加上以我们之前对彭一彤的了解,她为人低调,没什么朋友,你却直接说出了她的名字,而未做任何修饰。”
关澜显然没明白闫思弦的意思,她脸上已有了担忧之色看不出是单纯因为遇到了难题而担忧,还是害怕什么东西藏不住了而担忧。
闫思弦耐心解释道:“人们谈论起熟悉的人,往往会直呼其名,因为习惯了,最多说完给个解释,所以会用诸如’彭一彤如何如何’,或者’彭一彤如何如何,她就是617宿舍的某某’的句式,而谈论起不熟悉的人,就会在前面加上修饰,用诸如’617宿舍的彭一彤,就是那个某某,她如何如何了’这样的句式。
这种专业性的研究还不普遍,所以我突然问你,你不明白,也不奇怪。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言归正传吧,你刚刚提起彭一彤去打水时,用了前一种句式,所以,对于你们究竟熟不熟这个问题,我建议你考虑清楚再回答。”
关澜便真的考虑起来。
考虑了几秒钟,她解释道:“好吧,我刚才就是……随口回答了一下,抱歉。
我跟彭一彤的确认识,都在勤工俭学部,一起发过传单、当过超市促销。”
“那可以说是患难与共了吧?”
“这……其实,大学里本班的同学都不见得有多熟,更别说比我大一届的外专业学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