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等到了永康六年,虞九阙突然呈上一封折子,称病辞官的时候,秦夏更是带着夫郎和孩子直接四海周游去了,把和光楼留给了高阳和若干学徒。

这也是秦夏长久以来都想做的事,那就是和家人一起,和他上一世一样,在各地走走转转,吃吃喝喝。

他来大雍至今多年,这想法冒出来不知多少次,都因为种种因由没能实现。

如今好不容易等到孩子长大,虞九阙激流勇退,从朝堂暂时离开,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齐全。

再过几年,秦曦就要开始正式接走家里的一部分生意,总有一日,还会定亲出阁,到那时一家人要想再凑这么全,怕是更难。

言而总之,现在不成行,更待何时。

出发之前,秦夏搬出家中某个和店门口相仿的木板,在上面钉了一张简略的大雍舆图,勾勾画画,做了不少标记。

毕竟天下之大,想要靠车马走遍,怕是需要三年五载。

犹豫再三,一家人遂决定,此番先南下,在江南烟雨中酥一酥筋骨。

后去一趟东海之滨,找个海边的镇子住上些时日。

对于北地人而言,南地象征着温暖湿润、富庶安逸,绝对是出游的首选之地。

另外一个原因是,秦曦长到现在,快十五岁了,还从未看见过大海。

虞九阙倒是见过,但那是过去随圣驾出巡的时候,并非悠闲自在的玩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海要看,海鲜也要吃。

这回的路程,秦夏认真规划,既是为了圆自己全家出游的夙愿,也是为了带着夫郎和孩子出去散散心。

尤其是虞九阙,入宫为宦至今,历任三朝,夙兴夜寐日日不得歇,就连有孕时都险些因为过于操劳而丧命。

他称病辞官虽是个幌子,可这些年下来,身子也确实远远称不上康健。

五年多以来,谁都看得出小皇帝对于虞九阙的依赖,假如他是个乱臣贼子,怕是都能将小皇帝架空成傀儡,成为和历史上那些权宦一样,货真价实的“九千岁”。

但虞九阙没有。

他只是恪尽职守,遵循着先帝遗愿,平衡朝堂势力,将司礼监和东厂打磨成忠诚于大雍皇室的一柄剑。

渐渐就连那些最看不上内侍的言官,也挑不出虞九阙的错处,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他的确为大雍的天下耗费了太多心血。

直到去岁突然传出一桩流言,说是皇上曾有意令秦家曦哥儿入宫为妃,虽然之后没能成真,可这个可能已足够令一批朝臣惶恐。

他们仿佛一夕之间,已经看见了此事成真的结果。

自大雍立朝以来,从未有过正经立哥儿为妃的例子。

宫女得了宠幸,尚可册封,哥儿却绝无可能。

盛京无人不知,督公府的曦哥儿有倾城之貌。

又因虞九阙的缘故,自幼便常进宫,和当今圣上有竹马情谊。

今上登基数载,迟迟未曾大选,现今后宫只有当初东宫的两个侍妾,后位空悬。

秦曦入宫,必得盛宠。

不过小半月的工夫,攻讦虞九阙的折子又淹没了御案,各个都怕他摇身一变成了外戚,一家独大。

虞九阙为此结结实实地大病一场完全是急火攻心,被气的。

小皇帝对曦哥儿有那一份意思,不是秘密,只是早在一年前就被虞九阙婉拒了,此番多半是有知情人刻意散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