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雍人哪里喝过胡瓜榨的汁,一开始人人推拒,后来喝了一口发觉真香。
胡瓜清爽,配着淡甘的梨子,真是把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饮子都比了下去。
还有人专门从家里提着壶来,给足了铜板,灌满了回家慢慢喝。
现代有个理论,叫养成一个习惯,只需坚持二十一天。
对于盛京人士而言,距离和光楼开张已经过了快四个“二十一天”,他们确实已经被养成了有事没事,就去和光楼吃一顿的习惯。
盛京其他酒楼、食肆,都有招牌菜,乐意标榜庖厨出身何处。
这里聚集五湖四海客,当然也就有更多的人,偏好在此寻找家乡味。
和光楼却不同。
人人都知秦夏和高阳两个掌厨出身平原府,可抛开高阳,天南地北甭管哪里的菜,秦夏都能做。
他还有不少花样,是任你再走南闯北、见多识广,都不曾见识过的,令人甘拜下风,不得不服。
……
宫内,皇上也在吃菊花锅子。
他一入秋就犯了咳疾,成日里喝苦药汤子,食不知味。
直到虞九阙奉上了秦夏新琢磨出来的,菊花锅子的食方,交由御膳房循着万岁的口味略改良,这位的脸上才总算有了几分笑模样。
吃了几顿之后,连咳嗽都转好。
皇上彻底喜欢上了这道菜,每天换着涮菜的花样,连吃数日都没喊腻。
到了仲秋宫宴时,更是下令,给赴宴的众人,都上一份菊花锅子。
“过去的宫宴,大菜是不少,多数只图好看,端上来时都凉透了,不见得能动几筷子。朕还是皇子时,就常觉这般铺张浪费,乃是陋习。今岁不妨就改为热锅子,宫中用的炭火都是好炭火,不见烟尘,想来也没什么不妥。 ”
虞九阙称赞了万岁圣明,很快开始着手安排,同时向圣上请旨,宫宴当日,他想告假。
能用的现成理由有不少,他现在身子重,本来难以支撑一整场的宫宴。
哪知一肚子的说辞没有半句用上,皇上直接点了头。
“朕答应过你,要许你和秦夏团聚,去年仲秋你二人就分隔两地,往后以你的身份,怕是这等大宴之日,也难抽身。今岁便念你有孕在身,给你这个恩典。”
“十五那日,便回府中过吧。”
一席话,令虞九阙如闻天籁。
第109章
宫里的仲秋大宴要吃菊花锅子的消息, 不知经由哪里的门路,从大内传到了市井,引得和光楼一座难求。
二楼雅间的席位, 坊间甚至有人出高价购买, 只要有人愿意让出事先订下的名额, 转一手便可得几两的现银。
秦夏听闻此事, 简直啼笑皆非, 没成想自己酒楼还有幸催生了大雍的“黄牛生意”。
为避免今后有人借此牟利,秦夏只得相对应地推出实名制要求,当日若非订位的食客本人或其亲眷到来, 皆不许入内。
他当然也知道,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若有人想专营此业, 倒卖席位,怕是也无法全然杜绝,只求能挡一些是一些。
如若出了这等事态,放任为之,久而久之损害的只会是和光楼的口碑。
一道菊花锅子, 富了好几拨人,包括打铜锅的铜匠、卖菊花的花农、供应炭火的炭翁……
一道吃食,火遍一城, 难免有人效仿, 集贤楼、东福居那般的拉不下面子, 只跟风推出了别样的锅子,集贤楼做了一道养生鱼唇锅、东福居则是乌鸡药膳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