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钟知县烦不胜烦,只能都把两边的人叫来,当着所有人的面掰扯清楚,省得日后再生事端。

而主簿和钟知县搭档多年,也早就习惯了。

主簿立刻捧着一摞折本,开始分发,“这是衙门还未做好的答卷折本,不过他们几人的答卷都已誊到上面。诸位可看。”

八名学子拿到折本,纷纷传阅。

县试的折本还未流到各大书坊,所以他们还未得见这五个小孩的答卷。

如今一看,差点站都站不稳。

他们方才知道自己这个上告的决定,做的有多草率。

“这……这不可能,这五名孩子,不过稚龄,如何能回答的这般好?”张家旺捧着手上的折本,微微颤抖,“他们这个年纪,如何能理解国策?”

“他们为何能参悟圣人先贤的道理,还大加分析,与当今国策联系到一起?”

“这不可能,这不可能!他们才这么大!”

钟知县拍下惊堂木,“休要胡搅蛮缠,需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世上又有什么不可能?!”

这五个人是钟知县看着考出来的成绩。

他们有没有真材实料,钟知县最清楚。

今儿这事最好能安安稳稳地私下解决,要是还要闹,那就休怪他不讲情面!

第83章

张家旺看着手里的折本, 狠狠摔在地上,揪住身旁人的领子,“刘兄, 刘兄!你不是说这其中有猫腻吗?你不是说他们年纪小, 读书不可能这么厉害,说我们怎么会考不过五个孩子, 这不都是你说的吗?”

他又重新捡起折本,一页一页翻开, “你看,你自己看看!这等文章,就是你,你能写的出来吗?”

张家旺翻到的那一页,正是覆试一道农桑题目, 询问如何增加农桑税收。

这几个小孩师出同门, 回答的答案也差不太多。

都是要用朝廷的力量, 统一扶持,把控农桑全程,才能适当的提高税收。

只不过每个人的回答又有些许不同。

钟窍一着重落到朝廷应该如何做;庞大山提到要让种田之人明白‘勤有所得’的道理;蒋庆庆和王小妞则说要开拓更多的农田, 加大上等田的面积;至于那位名叫梁鹤飞的学子,说应当改善现有的农桑工具, 用更完美的器具帮助农桑。

不管是什么角度, 都极有道理,还很务实。

一看便是深受钟知县等大人喜欢的文章。

被张家旺指责的人拍开张家旺的手,冷笑:“张家旺,你又有什么资格来职责我?我当初不过随口一说, 是你自己心里不服气,觉得自己能的厉害, 所以匆匆来衙门告状,你现在想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我身上,我呸!”

“你!”张家旺被戳破心事,口不能言。

“够了!”钟知县用惊堂木震慑他们,“你们瞧瞧你们现在的模样,都是读过书的人,何至于此?!一幅嫉恨的嘴脸,你们对得起读过的圣贤书吗?啊?”

“大人,惭愧。”

被责骂的八个人齐齐作揖,不管别的,先给钟知县致歉,免得得罪钟知县。

钟知县还想说什么,堂外一名小捕快领着长衫折扇一人进来。

“大人,周夫子到了。”

周自言把折扇插入腰中,拱手作揖,“钟大人。”

他是秀才,可以见官不跪,所以只用站着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