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赫尔加。贝格尔兴冲冲地跨进巴黎拉斯帕伊大街的阿力昂斯法语学校大门时;这位20岁的姑娘决不会料到以后她会变成战后最危险的风云人物。很久以来,东方的特务机构一直把能掌握外文的年青姑娘作为他们攻克的对象,以利于他们借这些年青女郎进行谍报工作。每发现一个女性目标,东方特务机构都要登记注册,注册后的女郎,在她们的全部职业生涯中,将受到不断的监视。一有机会,特务机构就从大量的候选女郎中选出最适合的一位,经过引诱,迫使她们一个个上钩。赫尔加。贝格尔就是这样踏上特务事业险途的。
这位芳龄20、头发棕色的姑娘,身材矮胖,一双伶俐的大眼,使人感到她聪明无比。虽然长得并不漂亮,但也不泛女性的摩登。1961年9月的一天,她跨进了巴黎阿力昂斯法语学校,开始了她的学业。她勤奋努力,虽然有些谨慎、腼腆,但是入学不到一年,就通过了学校的所有考试。获得毕业文凭后,赫尔加回到了生她养她的故乡。她来到一家化工厂任商业秘书。3年后,她离开了令她厌倦的古城皮尔马森斯市。
1965年,赫尔加来到波恩。一张报纸上的启事引起她的兴趣,她前往联系,很快被招聘为外交部的秘书。这位昔日的商界小秘书在首都交上了在外省的同事们梦寐以求的"红运"然而,赫尔加却万万没有料到,"红运"的背后隐藏着可怕的结局。东德国家安全部的特工人员看到条件已成熟,便立收鱼线,开始密切地注意她的行踪。赫尔加住在波恩被称为"秘书之家"的一幢大楼的寓所里。这里舒适平静,隔窗远望,满目一片都市风光。
赫尔加感到一阵阵的激动,她希望自己能在这里轻松的生活一段时间,忘掉痛心的苦恋和感情的纠蔼。夜晚,赫尔加常常自己一人走向集市上的咖啡馆,在那里消磨夜晚漫长的时光。
1966年3月的一个傍晚,她在朗哈尔特咖啡馆吃完冰淇淋,准备返回寓所时,一位陌生的男子彬彬有礼地走上前来问她:"小姐,请告诉我剧场在什么地方?"这位男子身材魁梧、肌肉发达、充满了男子汉的气概。这位男子的热情和男性的气质象一块磁铁紧紧地吸引住了赫尔加的注意力,她的心剧烈地颤抖起来,一种本能的冲动袭向她的全身,她久久地注视这位美男子:美丽的头发,高高的鼻梁,健壮的身材。赫尔加压抑在心中的情火又一次燃烧起来。她想起了往日与他幽会缠绵的皮尔,她多么希望眼前的这位美男子就是往日的他呀。当这位美男子告诉她说:"我叫彼得。克劳斯,希望以后能与你再次见面"时,赫尔加无限激动,她毫不思索地接受了这个请求。第二天,赫尔加换上新的礼服,如约来到朗哈尔特咖啡馆,他们久久地攀谈,不忍离去。
第二天,他们又一次会面。不久以后,赫尔加就很少在白杨树大街自己的寓所过夜,而经常去彼得的住地幽会了。彼得在莱茵河畔科尼施温特租了一套陈设豪华的房间,赫尔加经常和彼得在这里谈天说地,幽幽缠绵。很快赫尔加便扑向了彼得的怀抱,他们如胶似漆,疯狂地走向了爱情的雀巢。彼得不久就向赫尔加正式提出了结婚的要求。他待人殷勤、温柔,态度谨慎,所以赫尔加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但是,由于彼得对自己的生活来源守口如瓶、严加保密,这使赫尔加的父亲对这位自称没有地位但又挥金如土的求婚者产生了疑问。赫尔加的父亲为此请了一位私人密探对这个求婚者进行侦察,结果使贝格尔一家惊恐万状:原来未来的女婿用的竟是假名!赫尔加要求彼得作出解释,彼得遮遮掩掩,直到他和赫尔加一起来到里米尼度假,彼得才向她透露"真情":他是英国情报处的间谍,他的任务是了解西方人是否能真的信赖德国人,波恩政府在同苏联人的关系问题上是否明的一套,暗的一套。彼得坦露真情后,逼迫赫尔加立即作出抉择:要么彼此分手;要么就成为一个英国间谍夫人,并协助他的工作。
赫尔加望着彼得魁梧的身体。伏在他宽阔的身上,她不舍得丢掉这位美男子的丈夫。抚摸着彼得健壮的肌胀,赫尔加情火起伏,她毫不犹豫地作出了选择,她又一次扑向彼得的怀抱,埋头于他有力的身躯之下。在一份东柏林伪造工厂制作的、印有英国徽章标记的表格上,赫尔加签上了她的名字。就这样,东德国家安全部在波恩又多了一名间谍,赫尔加在登记卡片上用的是假名——诺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