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那马师爷显然不和谢潇澜一条心,想必也是问不出什么的。
何意想到什么,问谢潇潇:“你之前在酒楼看见的那个是小姑娘?”
“是,七八岁左右,穿的鹅黄色的裳裙。”谢潇潇十分确定的点头,他不曾看到那小姑娘的孕痣,而且哥儿的裳裙和姑娘的不一样,因此他很确定。
何意便没再多问,想来做坏事的人也不会这般大胆才对。
李虎几人看到谢潇澜领着何意进来,人都傻了,见他们举止亲密,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谢大人就是那夫郎的夫君……
他们虽行事粗鄙,但格外会看人脸色,赶紧对着何意就是一通认错道歉。
何意嗓音寡淡:“无事。”
谢潇澜将目光落在跟着李虎他们来的宋元身上,见他确实是一副书生模样的装扮,就知道这人是从哪捞来的。
他便也没多说其他,只问道:“可熟悉大渊律法,精通算数?”
“律法倒是熟悉,学生是秀才功名,从前想着若是日后做官定造福百姓,因此对律法还算熟悉,只是算数不知何为精通?”宋元有些忐忑,珠算他倒是用的顺溜,就是不知对方是如何觉得。
何意立即问道:“米铺有三百六十五斤大米,运走了七筐,每筐重三十四斤,还剩多少斤?”
“一百二十七斤。”宋元略停顿片刻脱口而出。
只是非常简单的一道运算题,听他回答上来,何意也只轻轻应了一声,扭头就见旁边站着的几个衙役掰着手指头在那数,数来数去几十根手指也是不够的。
何意一时有些头疼,确实有点蠢笨。
得了何意首肯,谢潇澜便留下他了,能在这几个大块头面前站稳脚跟也算是有一定胆量的。
衙役们便将他带去整理那些卷宗了,宋元倒是不觉得这些卷案枯燥,反而能从中得知很多民生问题。
就见旁边还单独放着一份不算太旧的,刚看了几眼便蹙起眉了。
“怎么?”何意站在他身后问。
“有些奇怪,丢了这些孩子,怎的都是家中老人或是亲朋来报官,孩子双亲却不曾出面?”宋元有些纳闷,“虽说是小哥儿,但也不至于这般冷漠。”
谢潇澜先前看到这卷宗时不曾注意报官人,这才想到衙役们说“那些老家伙”。
他赶紧拿起卷案细看,果真如宋元说的那般。
何意心里骤然生出点不安来,将谢潇潇牢牢置于自己身前,他看向谢潇澜,不怪他往坏处想,若是他没有想错,孩子的丢失或许都不是意外。
果然。
正当他们拿着卷案看时,外出去找报官者的几位衙役回来了,气喘吁吁的,身后还跟着几个老人家。
“谢大人,可是孩子找到了?”
“虽说是个小哥儿,可听话懂事能做活,哪能丢了就不找呢?”
谢潇澜听他们这么说,就知道孩子不曾找回,目光掠过谢潇潇时,心里稍微安心了些。
他安抚几位老者:“本官新上任,想着着手查一查这些案子,请诸位与师爷说说,孩子是何时走丢的?”
宋元立刻适时站出来,笑道:“您几位与我说便是,我稍后会记下。”
见不是从前的马师爷,他们这才敢畅所欲言。
谢潇澜给宋元找了纸笔让他记录,只是记了几个之后便发现,他们每个人说的都实在相似。
农家人都要做活,不会成日都看顾着孩子,再者乡下七八岁的孩子略早熟些的,就已经会帮着做事了,根本不会乱跑。
但这些孩子都是他们从田里回来就突然不见的,像是人间蒸发一样,孩子双亲也跟着急了几日,然后就没动静了。
谢潇澜突然问道:“孩子丢失前几日,他们双亲可有见过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