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兵戈起

玩唐 午后方晴 3962 字 3个月前

正如王画所说,李隆基速度很快。

在王氏的规劝下,他立召集岐王李范、薛王李业,李业的亲生母亲是王贤妃,李范的母亲是崔孺人,主要这两个人比李隆基岁数小,因为李隆基十分放心。

除了他们外还有一个六弟早死,上面还有两个哥哥李成义与李宪,也是太平公主一心想扶助为皇太子的人选,用以代替李隆基。因此李隆基心中没有怪罪,然而不敢信任。

同时还有郭元振,王毛仲,李令问,王守一,高力士,姜皎,李宜德,李令问是李靖弟弟李客师的孙子,李隆基自小长大的玩伴,王守一则是王皇后的哥哥,姜皎则是王守一的死党。高力士、王毛仲与李宜德不必说了。

这个情形有些可怜,所以李隆基十分担心,力量是太弱了一点。

但事关紧急,不得不发,还有一个人可以利用,崔日用,可是李隆基对崔日用还不如对郭元振放心,因此这一次谋划并没有通知崔日用。

几个人开始聚在一起密谋商议,其实这几个人也在豪赌。不但他们没有重要人物可供参谋,连调动的士兵也非常少。不过好在郭元振善长兵事,这也是李隆基将郭元振喊来密议的主要原因。

几个人当中,郭元振虽然是兵部尚书,可靠他一人调不动军队,王守一与姜皎他们也只有出出嘴皮子。唯一手中能调动一些微弱军队的只有龙武将军王毛仲。

李隆基掰掰手中的力量,心中甚是怀念当初王画秘密率领血营军队进京的时光。

看到李隆基有些迟疑,郭元振道:“陛下,虽然我们能调动的士兵很少,贵在诸邪没有防备,又是顺乎天意,不愁不会成功。而且不是人少,是要隐秘,使对方意想不到,同时也要迅速,日久生变。陛下,千秋万代之功,全在陛下一念之举。”

不用郭元振劝说,李隆基也不得不发,不然还有几天,他不发作,太平公主要对他发作了。于是点头说道:“喏。”

开始通过王毛仲,立即调用王毛仲的手下亲信以及闲厩里的马匹,确实人很少,只有三百人来。

李隆基让王毛仲秘密将这三百人从武德殿调到虔化门。

但不是一点优点也没有的,因为人数少,不引人注意。

李隆基又下诏让李慈等几人进谨,这些人都是太平公主的亲信,他们执掌着羽林军。

枪杆子里出政权,只要将这几人斩杀,太平公主就没有办法调动羽林军。

李慈也没有想到,毕竟李隆基是皇上,只有进谨。

刚一进去,王毛仲带着手下从殿后闯了进来,这几个人还没有来得及喊叫,被乱刃分尸。

李隆基有过一次经验,因此立即带着王毛仲等人,闯入内客省。内客省有太平公主两个最重要的亲信李猷与贾膺福在处理政务。王毛仲不顾其他大臣惊骇的眼光,将这俩个人一把抓住,顺着地上拖了出来。

再次带着这几百名士兵,骑上马,闯入朝堂,抓捕了正在议事的萧至忠与岑羲。窦怀贞等人不在,李隆基只好立即将萧至忠这四人处死。

然后让王毛仲继续出宫抓捕窦怀贞。也就是原来杀掉自己老婆保命的那个窦从一,后来韦氏被诛后,改名为窦怀贞。

窦怀贞被追兵追得走投无路,跳入城壕自缢而死,这个人是太平公主的首恶,李隆基愤恨不已,让士兵将他的尸体从壕沟里拽上来,继续斩戳他的尸体,并且将他的姓改为毒氏。

这么大动静,李旦也听到了消息,刚刚登上承天门的门楼,察看发生了什么事。

郭元振走了过来,奏道:“皇帝只是奉了太上皇的诰命,诛杀窦怀贞等奸臣逆党,并没有发生其他什么事。”

如果是别人,早一脚将郭元振从门楼上踢下去,这不是当着人面说瞎话嘛,老子什么时候下了诰命。不过李旦太极打得好,可是缺少了果敢。

这件事使他想起了七十几年前,他的爷爷李世民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的故事。李世民在外面杀兄弟,里面尉迟敬德直奔李渊的住所,李渊问他:“今乱者何人?你为什么来这里?”

尉迟敬德答道:“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派臣宿卫。”

实际上将李渊暂时看守起来。

李渊没有办法,于是假惺惺地与裴寂、陈叔达商量道:“我该怎么办?”

两人答道:“建成与元吉本来就没有参加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诛之,他功盖宇宙,率士归心,陛下若以国事交之,无复事矣。”

李渊答道:“善。”

只好下诏让李世民做皇太子,交付国事。

这一幕故事,几乎十分相似的在眼前发生。尉迟敬德武功高强,郭元振同样不弱。虽然他没有象尉迟敬德那样直接率兵闯进来,但天知道附近有没有安排什么兵力?

郭元振心中也在担心,与当初尉迟敬德不同,他可没有带什么手下过来。

这也是一场豪赌,就是李隆基将诸人迅速诛杀,如果李旦恼羞成怒

,局势依然混沌不明。难道让李隆基将自己老子也杀死?反正郭元振是不敢动手的。

但赌赢了,因为自己这一逼,李旦低头认输,大局也就顺利地定夺下来。

郭元振这一次上前,假传诰命,是关健的一步。但几个月后,因为李隆基对他的某些方面不满,流到岭南新州,忧愤而死。这是李隆基开始薄恩忘恩的第一个有大功之臣。

当然,这时候郭元振可不知道。这一次前来,他担着许多风险,但脸上依然很平静地逼视着李旦。

李旦从他脸上没有看到什么东西,最后让郭元振豪赌赢了。李旦看到李隆基率兵回来,选择了让步,在门楼上颁发诰命,列举窦怀贞等人的罪状,等于默许了李隆基这一次兵变。然后大赦天下,又说道逆臣的亲属党羽不在赦免之内。

与大臣无关,这是想保住自己妹妹一条生命的。所以让李隆基到此结束。

太平公主闻听兵变,立即回府,想召集李慈等人,率兵应对。但这些人成了第一批被诛杀的大臣,太平公主得到这条消息,仓惶地趁中城中混乱时逃向终南山。

侥幸没有被李隆基杀害。

李隆基看了看父亲,又向郭元振投去感谢的一瞥。

然后说道:“谢过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