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画是在寻找原因,管事脑子已经飞快地在计算,一亩地少说一点吧,一万钱,真的不多,只有十贯。但想想,地多啊,韦家有多少地?以万亩计算,几十万亩地。这是多少钱?大唐一年财政收入是多少贯?
管事都脑子晕了。过了半天他说道:“不会这么多吧?”
王画才惊醒过来,他回过头来,看到管事一脸猪哥的模样,知道他想佐了。一尺绁布现在价格是这么多,还包括运输、纺织、染色等等的成本,在现在粗糙的手工艺下,除了达官贵人外,几乎百姓家里都是自己动手纺织的,一个小缫车,如果养蚕,有一个小绫机。有时候连皇宫里的贵妃们也闲着无聊,自己动手做一些纺织品。
历史的事件,王画知道得不是很清楚,但与工艺品相关的大事件他还是记得很清楚的。《唐语林》时就记载过一件事,玄宗柳婕妤妹适赵氏,性巧慧,因使工镂板为杂花,象之而为夹结,因婕妤生日,献王皇后一匹,上见而赏之,因敕宫中依样制之,当时甚秘,后渐出,遍于天下。这里的夹结,就是夹缬。是一种染法。
用两块镂空同样图案的木板夹着双折的丝绸,在空花中涂上蜡或者浆,待干后拆板投入染缸染色,录去蜡或者浆粉,图案花纹就显现出来。还有一种染法,直接涂色,然后再上别的夹板,复上色,就染出多种色彩的印花丝绸。因为丝绸是对折的,其花纹都成对称,所以称夹缬。
还有一个原因,物以稀为贵,比如元青花,是所有瓷器中最贵的瓷器,但它的工艺并不是最好,主要因为它量太少了。但精美大气的康熙青花,一个大件普遍只要几万块就可以买到了。况且棉花。一旦纺织技术提高,棉花产量也提高,价格会成倍的下跌。
但一开始利润将会是惊人的。可王画还在寻找为什么看到这样的利润,棉花在中国普及的时间那么慢?
他想了想,说道:“麻烦管事一件事。”
“啊,啊,什么事?”管事才稍稍清醒。
“你有没有认识的高昌商人,将他带过来,我询问一下事情。”
“有的,有的,”这个皇庄那么大,吃喝穿住,管事都在负责处理的。特别是生活用品,经常与一些胡商打交道。他急忙出去,本来得知棉花来历后,都感到气妥,早就有了,还有什么稀罕的?可现在又要将它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王画坐了一会儿,他才想起李裹儿,不是说好的,怎么又没有来。得先将棉花的事弄好吧,工艺品是赚上等人家的钱,棉花普及开来,对老百姓都有好处。这是一件善事,又不需要自己费多大力气,何乐而不为?
一会儿,管事的带着一个胡商站在田间。王画听说后迎了出去,管事正在问这个胡商:“你认不认识这种庄稼。”
“认识啊,草棉子。”
成了草棉子了,王画在一旁插道:“有没有什么区别?”
看了看后,说道:“有,就是你们的种植方法,这样种太疏了,我们高昌哪里有种的,但都是打了一个坑,里面撒上几粒种子。你们这样种恐怕会成大问题。”
王画听了笑了笑,他心中已经隐隐有了一些眉目。他又问道:“绁布这么贵,为什么不大面积种植?”
胡商思付了一下说道:“具体情况我也不知道,但我想产量它略微大一点吧,可采摘麻烦,还有一个原因,主要织成布线更麻烦。因此有百姓种草棉子,有百姓还继续种植火麻。”
“产量多少?”
“这个不知道了。”
“那么多谢阁下了。”
“不敢,”他还以为王画是皇庄的人,不过也不敢得罪。拱手告辞。
王画坐在长满青草的田埂上思考着。中国种植棉花有几次革命。第一次是悄无声息地引进到中原来,然后是朱元璋下诏引起全国重视,还有黄道婆的纺织机,再就是解放后,首先是疏密关系的验证。证明以前的种植方法是错误的,开始疏种,用营养钵,还有一次革命就是杂交棉的出现。对于产量与种植方法,王画还真有点不懂。但他印象中最大的一件事,就是他的几个亲戚,连水稻也不种,开始种棉花。如果没有很好的经济收益,他们不会这样做的。
再返过头来就能理解了。为什么棉花普及很慢,纺织机器的制约。现在布匹的主要材料还是丝或者是麻,有羊毛什么的,除了制毛笔外,就是制毡毯。因为制布,首先要制线,丝麻纤维长,制纱线容易,但羊毛兔毛的什么,制线难度增加。更不要说棉花。高昌与岭南如何制棉纱的,王画没有看到,但估计很繁琐落后。
第二是政府的不重视,还有产量也是一个问题。好象原来的棉花亩产只有一百来斤,这是籽棉,皮棉只有三分之一。这是良田,如果田地再差一点,只有几十斤,效益不明显。但从营养钵出现后,产量在稳步上升,究竟多少,王画也不知道了。但几个月后,皇庄棉花收成上来后,就会得到一个准确的数据。但结果不会让人失望的。
想通了后,他拍了拍管事的肩膀说道:“相不相信我?”
管事点了
一下头。这个小冠军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的创造者。
“那就好,也许几个月后,连皇帝都会因为你的功劳,而召进你的。”
“王小候爷,皇上早来看过了。”
“哦,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小候爷,你想一想,这么一大块土地,不种高梁,不种麦子,种这种草棉,消息传得多快。皇上听说了,与皇太子一道亲自来到皇庄察看。但那时候我们也知道它是草棉,没有抱多大希望。不过皇上听说后,也夸奖了皇太子,说皇太子会知道关心民生。其他的就没有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