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的死亡往往是故事的至高点,读者的情绪也跟着来到浪尖。
长笛人越念越大声。
窗外是无尽的黑暗,仿佛他也身处煤窑。
他如同主人公一样大声对敌人呵斥:
“我不能捍卫我的自由……但我能捍卫所有与我有相同理想的人自由!哪怕一个我不够,千百个我也足够,你这种粗鄙的渺小的人,以为自己是亡命之徒就敢践踏一切,实际上你们懦弱、胆小、可怜!你们不会理解高尚的品格,更不会理解烈火中能燃烧出新生!”
席余烬在创作时,因为考虑到电台的演出形式,所以采用了大段大段的对话,行文大胆华丽,突出戏剧色彩,读起来铿锵有力。
历史包含着最奇幻的悲剧。传记集哪怕比较短,激起一位生物的勇气已经足够,因为勇气是命运巨轮的永恒引擎。
长笛人读着读着,尾音逐渐颤抖,他感觉自己全身紧绷,仿佛一块被无形之手捏紧的钢板。他感受那些字句在自己的发声腔内回荡,反射的声波似乎形成某种不可思议的共振。明明是他在朗读,却觉得有千百人与自己合唱,喊声振聋发聩,地动山摇。
他甚至想马上转身,拼尽自己全力为自由博一线生机!他能做到的,他感觉全身都充满不可思议的力量!
可是不行。一个更为冷峻、更加广大的思想笼罩住他。
他是朗读员。
他只是宇宙中的一滴水滴。
他要把这篇短篇传播给更多生物知道,将水滴汇聚成江河。
一种冰雪般的责任感将他的热血裹住。他身在敌营,必须冷静。长笛人的声线更加坚定,只是仔细去听,会发现仍有哽咽般的颤抖。
一位星盗察觉出不对劲。
难道这些短篇,对星盗只是普通短篇,对其他人,却是缓解精神混乱的良药?
怎么会存在这种短篇?
星盗觉得谨慎为上,冲长笛人喊道:“你别读了!下来!”
长笛人置若罔闻,语速稍稍加快:
“因为你们轻易得手,未曾争斗,自然以为所有的胜利都会唾手可及。实际上你们并不强大,当我们站在公平的角斗场,当我们以同等的血肉之躯面对面时,你们就如纸糊般可怜!”
宇宙生物的精神混乱由来已久。
他们不断在星际间穿梭、跳跃,家乡早已模糊成一个符号,种族历史只需要稍知皮毛,宇宙更为久远、更加复杂的历史真相逐渐被遗忘。数兆亿宇宙生物成了文化上的无根浮萍。
旅途的风景转眼即忘,热烈的情意味同嚼蜡,归乡与离乡有什么分别。生命生来如白纸,又有什么意义?
精神混乱,究竟是生来既有,还是一代代的虚无迷茫累加的顽疾?
可是在没有科技爆炸的时代,在那个孤立行星时期的时代,一个生物,为了争夺一个小小行星上小小土地的自由,呈现出降维打击般的钢铁意志,义无反顾地献出生命。
长笛人甚至感觉到一丝恐惧。
“说你呢!你竟敢不听我们的命令!”
“矿场那边好像发生了点什么,怎么那么吵?”
“矿场那帮人是不是疯了!”
“他们想开着采矿船撞过来!”
“我看你是不要命了,信不信立刻把你扔出太空!”
一位星盗冲上来,指着长笛人的嘴巴痛骂。
长笛人以往会下意识瑟缩,可他现在站得挺拔,看向星盗的神情一片平静。
他第一次如此仔细地审视眼前的星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