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不说朝堂百官容不下这么一个祸害百姓的储君,就连现在的皇帝都不是两年前偏宠儿子的心态。

闻筝明白,此时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就连原本心向云磐的宋右相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还能否支持得下去都是个问号。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这事非同小可,想拉太子下马后全身而退,是个难题。

“知杭是如何得知此事的?”闻筝按捺住心底的波澜,犹疑道。

哪怕是自己一手从院试提拔上来的人,骤然告知一个惊天骇人的秘密,闻筝都理智地记得,面前的人两年前不过是一届秀才,哪怕当初身处漩涡中心的江南,都不应该知晓这些密辛。

闻筝的猜疑在陆知杭预料之内,他嗫了嗫嘴唇,飘忽的视线好似看见了曾经白发苍苍的符元明,抚着长须与他讲解经义时的模样,和蔼可亲,偶尔又顽皮得像个孩童。

“是本官多言了。”闻筝见他迟迟不曾开口,抿起一丝理解的笑容。

看来他选中的这位驸马,还有自己不曾知晓的过往。

“闻大人,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陆知杭沉吟片刻,在回忆起原著的剧情后,确认闻筝不会再站在太子那边后,坦言道:“我曾拜符大人为师。”

虽没有拜师礼,没有昭告天下,知他这徒弟姓甚名谁的不过几个亲近之人,但符元明对陆知杭的恩情是不言而喻的。

闻筝想过很多理由,对于陆知杭居然拜过符元明为师的事还是小小诧异了下,不过仔细想想又正常,毕竟对方与阮阳平走得近,实则为师兄弟也不奇怪。

陆知杭之所以选择告知闻筝,倒不是多相信对方的为人,而是他们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把他与符元明的关系说给旁人听,陆知杭还会忌惮一下皇帝如何想,可要是这人是闻筝,就无须多虑了。

相反,闻筝会因为自己与太子的仇,从原本只是为了背后的云岫,到更容易把自己纳为心腹,尽管有几分危险,陆知杭还是决定托盘而出,就为了搏得对方的信任。

以他和云祈的势力,想扳倒太子的难度无异于登天,诚然云祈这皇兄没脑子,可他身边的谋士又不是真的全是废物,唯有借力打力,做那背后的黄雀才能全然而退。

“……符大人,走了已有两年,可惜了。”闻筝垂下眼眸,惋叹一声,默默地盘算起回去后要仔细查查陆知杭的过往,以及太子贪污一事。

对于陆知杭的话,他已经信了大半,从两年前张景焕突然从态度不明转为偏向四皇子就不难看出,对方怕是知道点什么。

他相信张丞相绝不会吝啬为恩师讨回公道,只是这事虽因太子而起,纵容之人却是当今圣上,张丞相不能从皇帝那找公道,把气撒在太子身上,落井下石不失为一个好法子。

就是这证据都被皇帝隐瞒了下来,想把事情铺开在百官面前,难度不小。

“闻大人,公主府到了。”就在两人绞尽脑汁思考时,架着马车的车夫突然开口。

前行的骏马骤然停下,长啸一声后在青石板上重重跺了一脚,稳稳当当地停在了富丽堂皇的公主府门前,也打断了两人的思绪。

第140章

陆知杭与闻筝道了别后没有多做停留, 提起官袍的下摆径直下了马车,正要踏入公主府就发现了一辆马车早早停在了门口,周围站着几位威风凛凛的侍卫,手持刀剑。

“拜见驸马。”身着轻便服饰的侍卫审视了一番陆知杭, 很快就从衣物举止认出了是驸马, 几个面容严肃的人齐齐行了一礼。

“免礼。”陆知杭温声请他们起身, 环顾一圈公主府的大门, 诧异道,“不知诸位到公主府,所为何事?”

“我等乃是奉皇上诏令,前来公主府宣读圣旨。”为首的侍卫端着肃穆的表情, 如实道。

圣旨?

陆知杭略作思索, 大致想到了到底是来做什么的, 无非就是前日归宁宴的赏赐。

“劳烦了。”陆知杭淡然笑着说道, 侧过身从几人旁边越过,信步走到公主府的院落,一入眼就是熟悉的青葱绿叶和雕梁画栋, 迎面撞来了前来颁旨的中书一行人。

“中书大人,久仰。”陆知杭朝一身官袍的中书舍人拱了拱手,温声道。

晏国的中书舍人虽只是正五品官员,然则其掌侍进奏, 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 皆起草进画。

名义上是由中书省管辖, 实则能直面圣颜,越过诸多步骤, 亲自与皇帝禀报进奏, 保管众多机密文件, 地位绝不能与普通的正五品官员混为一谈。

天子近臣,哪怕是品级高上不少的官员都乐于与其结交,毕竟现金的左右丞相都曾任此职,堪称丞相后备役。

“久闻驸马大名,今日一见,比之传言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真是光风霁月的谦谦君子。”相貌出挑的中书舍人上下打量了一眼陆知杭,拱手称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