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势如破竹 第十九节

大汉帝国风云录 猛子 4352 字 3个月前

三月中,兖州,山阳郡昌邑城。

“咚咚……”

猛烈的战鼓声突然冲天而起,霎时震撼了整座城池。

吕布从睡梦中霍然惊醒,翻身从榻上一跃而起。小月惊叫一声,一把抱住了吕布。吕布返声弯腰,紧紧搂住小月,心中一阵战栗。

两年多了,小月跟着自己颠沛流离,四处征战,有时甚至连饭都吃不上,苦不堪言。自己不能给小月一个温暖的家,也不能保证小月的生命,愧疚至极。

“你不要怕,只要我活着,就没有人能伤害你。”吕布爱怜地拍拍她的后背,小声安慰道,“你起来,穿上盔甲,在这里等我。”

“城池是不是守不住了?我们会死吗?”

吕布苦涩一笑,温柔地亲了下小月的眉毛,“要死,我们也会死在一起。”

小月用力抱住吕布的虎腰,两行泪珠悄然滚落。

※※※

“郭贡背叛了大人,他带着大军投靠了袁绍。”陈宫怒不可遏,一拳砸到了城墙上,“大人,我们立即突围,迟恐不及。”

吕布望着城下铺天盖地的豫州军,脸上杀气腾腾,“巨野那边可有动静?曹操的大军还在寿张吗?”

“据魏续、李封和薛兰回报,曹操的大军已经离开寿张,正在向山阳郡而来。”许汜焦急地说道,“大人,城下袁微的大军至少有两万多人,而我们只有三千人,无法守住昌邑城。大人,急速撤回陈留吧。”

“陈留还有张邈和张超两位大人的三千人马。”刘翊非常冷静地说道,“到了陈留,我们还可以支撑一段时间,以等待大将军的人马渡河南下。”

吕布转脸看向张辽。年初,张辽曾到东武阳拜见了麴义,麴义当时很肯定地答复了张辽,北疆军将在黄河解冻后,择机南下,帮助吕布击败曹操,但现在黄河已经解冻一个多月了,北疆军却依旧没有任何南下的迹象。

“大人,我再到黄河北岸去一趟,催请大将军立即派兵南下相助。”张辽拱手说道,“请大人带着大军迅速向黄河方向撤退,以保存实力。”

“不要再去了。”陈宫大声阻止道,“今年北疆军肯定会渡河南下,但不是现在。大将军等到我们和袁绍、曹操死战之后,等到我们拼光了之后,他就会指挥北疆军南下了。那时,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占据兖州。大将军不希望曹操占据兖州,但同样也不希望大人占据兖州,这一点,大人难道看不出来?”

吕布沉默不语。

“大将军肯定会帮助我们。”张辽指着城外的大军,激动地说道,“现在除了大将军,谁能帮助我们?谁能帮助我们击败袁绍和曹操?”

“没有人会帮助我们,我们只能自己靠自己。”陈宫急切地说道,“请大人速告张邈、张超和臧洪三位大人,请他们立即率军赶到昌邑,和我们会合,然后我们向徐州方向撤退。”

“向徐州撤退?”吕布吃惊地看着陈宫。张辽、刘翊等人也难以置信,目瞪口呆。

“对,我们到徐州去。”陈宫语气坚决地说道,“徐州人对曹操恨之入骨,恨不得把他挫骨扬灰,但徐州牧刘备现在实力微弱,很难独自击败曹操,所以这时刘备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援军。如果我们撤到徐州,和刘备联军攻击曹操,不但彼此实力大增,更能各取所需,同时实现我们双方的目的。”

“我们撤离兖州后,北疆军马上就会南下作战。我们和刘备由南向北攻,北疆军由北向南攻,两军一旦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袁绍和曹操必定大败。这样一来,大人不但可以保存实力,还能名正言顺地继续占据兖州。相反,如果大人现在向大将军求援,大将军必定要等到大人山穷水尽之后才发兵南下,那时,大人除了俯首听命外,还有什么实力向大将军讨要兖州?”

吕布霍然醒悟,转头看向张辽、刘翊等人。兖州一帮大吏都听明白了陈宫的话,大家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坚守昌邑。”吕布挥手说道,“书告张邈、张超、臧洪、吴资四位大人,请他们速速率军向巨野城靠拢,准备杀出重围,南撤徐州。”

“文远,你急书河北,告诉大将军,我们无力阻挡袁绍和曹操的夹攻,准备撤往徐州,和刘备会合。请大将军尽快率军渡河南下。”

※※※

三月下,邯郸。

右将军张燕奉大将军李弘令,急速返回邯郸大将军行辕。李弘即将离开邯郸到河东去,他决定把河北军政全权委托给张燕。

“何时西进勤王?能不能勤王成功?勤王成功后,天子和朝廷能不能迅速重建威仪?关中能不能迅速稳定下来?西凉的韩遂和马腾能否受抚?受抚后的西凉会不会再次叛乱?朝廷是不是还要从西凉划出河西四郡建立雍州?天子和朝廷会不会同意我们提出的改制之策?等等诸多问题都需要在今年解决,所以我在河东到底要待多久,何时才能返回邯郸,目前无法确定。”李弘把张燕应进大帐,开门见山地说道,“河北军政我就交给你了。烦劳飞燕兄坐镇邯郸,河北诸事你全权处理。如果没有什么要紧

事,你就不要事事禀报了,免得耽误时间。”

张燕迟疑良久,然后试探着问道:“大将军,此时河北已经基本稳定,大将军今年又无意南下中原,因此,我觉得督领河北军政的最佳人选应该是李玮李大人,而不是我。我还是随同大将军西进勤王为好,大将军认为呢?”

“飞燕兄上次督领河北军政,和河北士人官吏之间的关系一度闹得很僵,你是不是担心这些士人官吏从中作梗,和你处处对着干?”李弘笑道。

“何止是士人官吏……”张燕苦笑道,“就是长公主,也对我颇有怨言。武人督领军政,本身就是大忌,更何况我过去还是黄巾军的大帅,所以我一旦督领河北军政,河北士人们心里是怎么样想的,不问可知。大将军,算了吧,你不要自找麻烦了。如果你觉得李玮大人的资历和声望不够,你可以让赵岐大人或者张温大人代领河北军政。现在驻防冀州的北疆军有近八万人,还有赵云、颜良这些大将留守,河北不会出事的。”

李弘微微一笑,“飞燕兄,为了请你回来,我把云天(麴义)都调到河东去了,没想到你还是拒绝我。怎么?你在晋阳过得不愉快?我看太原和上党两郡在你的治理下,发展很快嘛。计口授田的试行也非常有成功,赵岐、崔烈、马日等几位老大人都对你赞不绝口。”

“大将军,我刚才已经说过了,武人督领军政,本身就是大忌,此时……”

“此时正需要武人督领军政,打破士人独揽政事的旧例。”李弘笑道,“将来,你还要入朝为卿,还要处理国事。士人能做的事,我们一样能做。你以为我们用武力平定天下后,这些士人就能中兴大汉?绝对不可能。”

“你看看董卓,就知道我们的将来是什么。这些士人一旦独揽权柄,首先要做的不是实施新政中兴社稷,而是要剥夺我们的兵权,把我们赶出朝堂,甚至想尽办法把我们杀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很简单,他们认为我们对社稷有潜在威胁。说得更明白一点,他们认为我们抢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权柄,对他们的生存和权势形成了威胁,所以他们要杀了我们。我们要想平平安安地活下去,要想竭力保持社稷的稳定,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和士人平分权柄,在朝堂上和士人保持权力的制衡。”

张燕吃惊地望着李弘。

“你再想想董卓?再想想现在的长安朝廷?”李弘指着张燕说道,“如果你们将来不进朝堂,就我一个人在朝堂上执掌权柄,其结果必定和董卓一模一样。我死了,你们的下场和李、郭汜又是何其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