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武装割据 第三章 横扫胶东(三)

二爷传奇 造山运动 1887 字 3个月前

33

营房的元军被俘获了六百余人,其他约三百人在一阵短促的炮火打击和随后的大部队冲击之下命丧黄泉。贾迩冶和吴公公等一行人来到营房时,无忌团的一个营在这里看押俘虏,他们正在甄别俘虏的身份。

吴公公想看看的有头脑的元军指挥官叫蒋德,他的军职是千户。蒋德被抓住了,他被抓住时有一条腿被炮弹炸断了。营长李大逵听说吴公公想看看蒋德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将吴公公领到蒋德的身边。吴公公无法与蒋德交谈,无法了解蒋德多么有头脑,因为他看见蒋德时蒋德好使的头脑已经再也无法使用了。蒋德的头脑不在他的脖子上。

咸淳七年九月大宋海州统制范广奉淮东制置司之命帅军一千五百余人袭扰胶州,船队在大沽河口被蒋德帅军围困。蒋德的军中有二十条较大战船,装备抛射火药包的抛石机。宋军力战不敌,全军覆灭。仅有五十名留守灵山岛的水军士兵返回海州。

李大逵营中有一百多名海州收编的士兵,其中有个排长叫范阔,是范广之胞弟。这些士兵对蒋德本来就恨之入骨,又听说蒋德自知海战不敌我军,派他的百户小舅子烧毁战船,二十条大战船无一幸免。范阔十分气氛,当着很多士兵的面挥刀斩下蒋德的头颅。

吴公公对李大逵说道,“李营长,不是有军纪不得斩杀投降的俘虏吗?为什么砍下蒋德的头颅?”

李大逵回答说,“公公有所不知。这个蒋德十分顽固而且强悍,虽然受伤被俘但并未投降。再说他反正已经快死了,给他个痛快是看得起他。”

后来吴公公对贾迩冶提及此事,贾迩冶说这条军纪是防止士兵为财色杀俘和为财色加害平民,蒋德的情况特殊,既然下级未上报此事就没有必要追究了。另外士兵对敌仇恨的情绪要加以保护,士兵就是要杀人的,不可以将士兵管成没有肝火和胆气的谦谦君子。表面上这事不追究也不鼓励,但贾迩冶暗地里将范阔这个名字记在心里。有李大逵这种喜欢拼命又不失机警的营长,又有范阔这样火气大的排长,假以时日,这支部队极有可能成为能打硬仗的部队。现在打的都是顺仗,如果与强敌打逆仗,打硬拼的消耗战,部队能经得起考验吗?

在营房视察时贾迩冶看着识字的军官和士兵在给俘虏登记造册,心里萌生了一个念头。需要组建一只政工部队,以后收容、甄别俘虏的工作由这支部队执行。这样不仅可以将主力作战部队从这项工作中解放出来,专业的队伍更能有效地管理俘虏。

贾迩冶一行人马在营房视察时主力部队正在胶州城里肃清残敌。昨天夜里部队将胶州城包围起来后要求守军投降,但城里守军千户拒绝了劝降。黑夜里这位蒙古千户不清楚城外究竟有多少兵力,派出一百蒙古和色目人骑兵出北门向高密和潍州方向突围求援,遭到无忌团的三个营的迎头痛击,密集的弩箭和枪弹将骑兵射杀殆尽,一百匹战马也无一幸免。千户不知道向北门突围求援的骑兵全部被消灭,他巡视了城墙一周,做好防御部署。千户有信心守住城池。

天亮后部队看清楚城墙上架设着回回炮(抛石机),这东西不仅能抛射石块,还能抛射会爆炸的火药包。在攻打涟州时缴获了十几架回回炮,都运到灵山岛上了。中高级指挥人员都知道有回回炮就意味着城里储备着火药,这东西交给兵工连可以提取其中的硝石,用来制造炸药。

攻城作战是从南门发动的,先用大型迫击炮摧毁了城墙上的回回炮,然后大炮小炮将城楼炸成一片火海,千户当场被炸死了。三分钟后一发迫击炮弹击碎了城门,虎威团全团涌进城里。其他两个团没有攻城,他们只是用炮火袭击了城墙上的守军。

城里的战斗并不激烈,除了少数蒙古兵和色目兵做了一些无效的抵抗之外,大多数敌兵在如雷鸣般的“弃械不杀”的呼喝声中丢掉武器投降了。

贾迩冶一行进入胶州城后听取了参谋长项飞的汇报,三个团的骑兵部队已经前往六十里之外的高密县城,部分炮兵也用缴获的战马随军而行。傍晚传来好消息,高密的五百守军投降了。

高密的城防军只能算做准军事部队,兵员都是当地的壮丁,是元廷强行签征来的地方军。高密城防没有回回炮,我军往城墙上打了几发炮弹后敌军就出城投降了。

既然当地城防军如此不经打,参谋部决定乘胜扩大战果。虎威团和开合团及二十个小炮班和十五个大炮班集中在高密。这些部队在那里修整了两天,补充了粮食和弹药,然后向西北进军攻打潍州。无忌团这两天没有休息,出动三个营的兵力和十个小炮班和五个大炮班占领了胶州东面的即墨,然后分兵守卫胶州城、高密和即墨。即墨的数百城防军也是挨了几发炮弹后就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