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武装割据 第二章 占领海州(六)

二爷传奇 造山运动 1917 字 3个月前

26

七月初郑不败驾驶浏河号来到东西连岛,这次送来了六个连的武器装备(旧标准),防弹背心和钢盔却可以装备二十五个连。钢盔的质量不如从前了,而且重了不少,原因是徐大锤必须节约使用储备的锰矿石,将之用于制造兵器。这几个月兵工连也生产了四个连的武器。三个团又换装了十一个连的钢弩,手枪装备齐全。还储备了二百把手枪,望远镜也有了储备。防弹背心和钢盔都分配到主力部队,现在三个团共有四十四个连的人员装备了制式武器。

浏河号只停泊了一天就返航了。自四月以来江北的战事频繁而激烈,江南也是剑拔弩张,产生了大量难民需要移民台湾。贾迩冶听说大宋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在瓜洲搞了焚城迁民的行动后大为感叹,他说要是从去年九月元军开始大规模进攻时就大规模搞这种坚壁清野的行动,现在形式就会好得多了。在瓜洲一地搞这种行动效果很有限,而且周边都是富裕之地,不能有效的达到破坏元军就地获得供给的军事目的。

在台湾的参谋孙谋和党宁来到海州加强这里的参谋部人员,他们带来了几封写给贾迩冶的信。徐大锤在信里说已经开始建造水坝了,等水坝造好后武器的生产就会大幅提高,那时候头疼的就是矿产原料了。郑宝帆等人设计了一种长十五丈、宽三丈的大船,现在开始建造两个造船平台。现在还没有顾得上研制蒸汽机,不过从发酵的粪便中提取氨水的尝试已经开始,反正那帮化学车间的人员可干的事情不多。即使氨水提不出来,让他们天天闻闻臭气也是好事,说不定能提出什么有用的有机物质出来。

秦文在信里说在台湾没有什么事可做,只是最近破获的一个混在移民中的六人间谍组织有点意思。六名间谍是两男四女,其中一男一女是混血儿,就是因为他们俩被小认出来了才被破获的。秦文对徐大锤的身份产生了怀疑,因为他懂得东西太多了。肖烈汇报了闵烟营的扩编情况,他和闵烟打算将军队扩充到十个连后南下西海岸和澎湖收编那里的军屯。湘云在信里抱怨她的部队太小,闵烟都有五个装备整齐的连队了,可是她的小兵才扩充到六十个人。她要将她的部队带到二哥哥这里来的要求被六票对一票否决了。

开合和无忌的两个团以及海州兵的家属分批秘密转移到东西连岛,从那里乘船又转移到灵山岛。他们带走了大量粮食和其他物资。虎威团分兵驻守三个团的阵地,表面上还是三个团驻守那些阵地。分散开的虎威团做好了随时收缩兵力的准备。这些行动是横扫胶东计划的第二步行动。

参谋部在如何实施横扫胶东计划的第三步行动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第三步行动的要点是捞一把再走,意思是撤出海州时先攻占周边的敌占城池搞些缴获,然后扬长而去。分歧的焦点在于打哪里。以孙谋为首的一派主张打东海或赣榆,这两处距离海州城最近,而且守军都只有五百余人,可以轻松的打下来,从海上撤退也方便。

以曹瞒为首的一派认为东海和赣榆城池太小,因而能捞到的油水也太少,他们主张打沭阳。那里虽然有二千五百守军,但打下来没有问题。沭阳城池较大,能捞到的油水就会多些。孙谋派认为沭阳离海州距离有一百里之多,步兵到达那里已经十分疲惫,这对攻城作战不利。如果东海和赣榆之敌乘虚占领海州城,势必会给撤退时带来麻烦。

两派争执不下,贾迩冶看着没有发表意见的项飞。项飞说道,“公子,他们两方的意见都有道理。”

贾迩冶点头,“确实都有道理,参谋长的主张是什么?”

项飞回答说,“很难兼顾撤退迅捷和多捞油水这两个要点。”

贾迩冶问吴公公,“志薄,你有什么看法?”

吴公公一直没有发表意见,这时才说道,“我赞成打赣榆,距离最近,离海也最近。油水少捞一些问题不大,反正我们现在不缺吃穿。”

贾迩冶问杨无过,“大哥,你是赞成打沭阳的,除了多捞油水之外,还有什么理由?”杨无过因为搞了许多侦察行动,虽然不是参谋部成员,但贾迩冶请他没事时就待在参谋部里。刚才他也赞成打沭阳的意见。

杨无过说道,“宝兄弟,我赞成打沭阳是因为打那里可以将元军打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