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陈岩这几天除了和丁顺高谈阔论之外就是在城里到处闲逛,他对占领海州城的军队充满好奇,可是他无法窥探任何秘密。城里的治安由两百多名衙役承担,连城门和州衙都是这些衙役守卫。兵营他是进不去的,他只能看看兵营的岗哨。岗哨装备的武器是他从没有见过的钢弩。几座城楼上也各有几名士兵值班,他们不管城门里来往的行人,只在待在城楼里。陈岩试图登上城楼看看这些士兵究竟在干什么,但每次都被客气地阻止在登上城墙的楼梯上。在街上倒是容易接近士兵,他们上街时都不携带武器,待人很客气,买卖公平。
陈岩问过丁顺这只军队如何向当地派粮派饷。丁顺告诉他这些人没有派粮派饷,只是将原来驻军的物资和州里储备的物资都据为己有,另外税收的收入扣除州衙官员和衙役的奉银之后的八成交给他们,剩下的二成用于办公费用和城里的公共建设。打仗时打碎的城门的重修就是使用这笔钱支付的。实际上现在还没有交过大笔税收,现在还没有到庄稼的收获季节。这些人进城后不久就做起了买卖,还组织了个商会,将买卖辐射到周边的城池和乡村。他们购买的物资主要是粮食和布匹。他们的到来繁荣了地方经济,丁顺不知道他们卖的香皂和白酒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在城里没有作坊。
两名军官也没有探到什么秘密,唯一的收获和陈岩一样,就是近距离目睹了兵营岗哨手里的大小两种钢弩。不过他们比陈岩多看出一些名堂,他们看出大号钢弩可以一次发射三支弩箭,小号钢弩一次只能发射一支弩箭。而且两种钢弩使用的弩箭应当是一样,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两种钢弩的箭槽宽度和高度一样。但是两名军官没有看见他们熟悉的长弩箭,士兵胸前有两排布袋,里面鼓鼓的圆柱状物体应当弩箭,但是太短了。
布袋是穿在身上的,就像一件无袖超短上衣。除了装弩箭的两排小口袋之外,在近两肋处还各有两个长口袋,但是里面没有东西。站岗的士兵总是两个人,钢弩是一大一小两种,大钢弩配有枪刺,小钢弩没有枪刺。士兵戴着形状奇怪的头盔,没有铁甲。但是两名军官认为士兵在外衣里有铁甲背心,否则这么热的天气衣服怎么会在前胸和后背明显厚了一些?而且里面的衣服有厚厚的大领子翻在外面,里面穿了一条短绳。如果将翻领竖起来,可以保护到后脑和下半个脸部。
两名军官听丁顺说几名蒙古人和色目人军官的家属还住在城里,而且有衙役守护。于是他们走访了这几户人家,看见老弱妇孺们过着平静的日子。陈岩听说后也觉得不可思议,据此推断招降这支军队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当他见到贾迩冶时,他知道他的想法完全错了。人家连被俘的军人都不杀,不杀老弱妇孺更是自然的事情了,这与别的事情毫无关系。
贾迩冶在会见陈岩之前充分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情,经过三次放声大笑之后,脸上那种鄙视和痛恨陈岩这般小人的表情才消失。杨无过评论道,“这样才像会见使者的样子嘛,刚才好像是去杀人啊。”寒霜却说道,“杀人的最高境界是杀人于无声无色之中,兄弟你还没有到最高境界啊。”吴公公直截了当地说道,“座山雕有大笑三声杀人的习惯。”众人虽不知座山雕为何物,但都明白他的意思。
会见是在州衙大堂进行的,事先贾迩冶就否定了居高临下的建议,而是采用与陈岩对面而坐的会见方式,丁顺做中间人也有座位。客套之后,贾迩冶说道,“贾某近日生意繁忙,未能及时会见使臣,还望使臣海涵。今日借丁知州的大堂与使臣会见,在此先谢过丁大人。贾某愿闻使臣来此之意。”
陈岩见贾迩冶开门见山,于是也来个直截了当。“陈某奉淮东都元帅之命,特来招降将军,如将军归附朝廷,顷刻便获高官厚禄。”
贾迩冶说道,“贾某乃一商人,并非什么将军,对做官亦无企求。再者,贾某自有无数财物,也不指望靠俸禄过日子。使臣美意,对贾某并无诱惑。”
陈岩说道,“将军自称有精兵强将三万,岂非将军乎?将军自称商人,岂有商人拥兵自重,强夺州县者?”
“唉。”贾迩冶长叹一声,“贾某命薄,身处乱世,虽有财富,但在乱世之中也难以自保。幸有诸多好友相帮,收集溃散军人组织队伍以图自保。贾某虽暂住海州,却并无强占之意,此地知州仍然是丁大人便是明证。贾某到此地,只是歇歇脚而已,将来贾某自然会离开此地的。”
陈岩问道,“不知将军欲往何处?”
贾迩冶回答道,“吾闻海外有仙岛,贾某欲往仙岛安乐之地。”
陈岩又问道,“将军何时去仙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