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再闯翠云堂

第一节

今天的石驸马大街显得非常热闹,以研究国家政体为宗旨的筹安会今天在石驸马大街的一座四合院宣告成立。这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大四合院,两边的围墙延伸出数十米,正中高大的门头雕龙刻凤,显得十分气派、典雅。门头上悬挂着一块招牌,招牌上写着几个烫金大字"中华筹安会"。四名全副武装的军警在大门两侧站岗。

筹安会门前的街口搭了一个简易的舞台,舞台上方挂着一幅醒目的横幅"热烈庆祝筹安会成立"。

报纸在三天前就已经开始发布消息,说中华筹安会成立的这一天筹安会的理事长杨度会在筹安会门口向公众发表演说。美国著名学者、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古德诺先生和日本著名教授贺长雄博士也会在筹安会门口跟大家见面,并给大家奉送有他们自己亲笔签名的著作。除此以外,还会有北京的著名演艺界人士为大家表演助兴。因此除了来贺礼的客人相当多之外,还有大量的喜欢凑热闹的人赶来围观。

舞台上的正式节目还没开始,一伙身穿制服的乐手正在敲洋鼓吹洋号,台下已经引来近两千人驻足,几乎把石驸马大街的交通都堵死了。

身着戎装的高不就夹着一个大公文包和张志武信步走进石驸马大街,并来到了舞台前。自从那次摔伤后,高不就和张志武成了莫逆之交。从保定军校毕业,高不就被段祺瑞亲自点名要去当侍卫。三个月前,他升为侍卫长,把张志武也调了过来,给段祺瑞当侍卫官。

正在台下看热闹的一位身穿长衫的瘦高个青年看见张志武忙打招呼:"哎哟,这不是张志武大哥吗?"

张志武忙行礼说:"是贺振雄老弟呀!在北京遇上您,真是他乡遇故知呀!"

贺振雄看了看身着戎装、英姿飒爽的张志武:"志武兄,您这是在哪个衙门发财?"

"愚兄如今在陆军总长府上当差。"

贺振雄羡慕道:"大哥这可是攀上高枝了!谁都知道,段总长是袁大总统跟前的第一红人,文韬武略,无人可及。大哥在段总长手下当差那是前途无量呀!"

"愚兄只不过是给段总长当侍卫。这位是我的顶头上司侍卫长高不就。"

贺振雄忙拱手道:"原来是高侍卫长,失敬、失敬!"

高不就拱拱手说:"您客气。张侍卫官,您的这位兄弟是……"

张志武忙道:"姓贺,贺振雄。是我们湖南的大才子,与我们湖南的另一位才子杨度齐名,他们俩都是文坛泰斗王运老夫子的亲授弟子。前年,国会成立时,特地从湖南把他请来北京担任国会的首席文案参事。"

高不就恭敬地说:"原来贺兄是国会的首席文案参事,失敬、失敬!"

贺振雄苦笑道:"国会早已被总统解散,振雄如今是赋闲在家。还是你们习武的人好,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像你们这样的习武之士,各衙门都会争相聘请。不像我们,百无一用是文人,一旦赋闲,便穷极无聊。"

张志武不以为然道:"老弟怎么能这么说呢!杨度不也是文人吗,先是在武汉当商会都督,他嫌商务都督官小,又跑到北京来成为了袁大公子的高参,风光得很哪!你的才情不在杨度之下,赋闲只不过是暂时休息一下,不久自有高就。"

贺振雄愤愤不平道:"我怎能跟杨度相比,他会钻营、会察言观色、会见风使舵,自然无往而不胜。我跟我老师一样,是个湖南老犟驴,合则谋、不合则去,纵有抱负也难施展啊!"

高不就指着筹安会的牌子说:"杨度搞了个筹安会,牌子挂出了半个多月不见动静,"他又指了下舞台,"今天宣告成立却大造声势。筹安会闻其名不过是个学术组织、社会团体,大门口居然有军警为它站岗,贺兄可知里面有什么奥妙?"

"我也一直在纳闷,不知这个筹安会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今天刚巧从这儿路过,见他们在这儿大吹大擂,我忍不住要看个究竟,正戏还没开场,二位是不是跟我一块儿看看热闹?"

张志武对高不就说:"侍卫长,反正今天上午也没什么事儿,咱们也去看看如何?"

高不就点点头:"也行。"

三人一起走到台下,夹插在围观的人群中。

第二节

一位穿长衫的男子走上台来,向乐手们做了个手势,乐手停止奏乐。

长衫男子向台下作了个四方揖:"诸位父老乡亲,诸位同胞们,今天我们中华筹安会正式成立,请大家看一看我们筹安会的章程。"

两个女青年向观众们散发筹安会的传单。

长衫男子续道:"待会儿我们中华筹安会的理事长杨度先生要在这儿跟大家见面,回答大家的提问。最后还有公府的政治顾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古德诺先生和公府的法律顾问、日本的著名教授贺长雄博士在这儿向大家赠送他们的著作。今天可以说是西洋东洋外加中国最有名的才子都会在这儿跟大家见面,机会非常难得,希望大家来了就不要走。在他们没来之前,为了给大家助兴,我们特地请来了北京有

名的相声艺人千人迷和万家乐两位滑稽大王为诸位表演一段双簧。现在有请千人迷和万家乐出场!"

众人鼓掌。

贺振雄指着筹安会的传单对高不就和张志武说:"筹安会的真面目露出来了。什么筹安?明明是倡乱。这个美国博士古德诺前不久在亚细亚报上发表过一篇长篇大论,说是中国不适合共和制、只适宜搞君主制,应该把总统改为皇帝。贺长雄是日本名教授,也是极力主张中国改帝制的。"

高不就道:"看来社会上传言大总统想当皇帝不是空穴来风。"

千人迷头上扎着一根冲天辫子、脸上画着京剧小丑妆,身穿西服。万家乐则穿着长袍马褂。两人抬着一张椅子走到台前。

千人迷对万家乐说:"哟嗬,好一阵子没见着您了,您可是越长越精神了!"

万家乐:"是啊,精气神还行。"

千人迷:"您还住在那地方吧?"

万家乐:"没搬家,还是老地方。"

千人迷:"您妈呢?身体还不错吧?"

万家乐:"身体还行,就那点儿哮喘的老毛病,没好也没坏。"

千人迷:"您爹呢?"

万家乐:"我爹也不错。"

千人迷:"您贵姓啊?"

万家乐:"啊?说了半天您不认识我啊!"

观众们都被逗乐了。

千人迷:"不是不认识,只能说是素昧平生。"

万家乐:"这不一样嘛!免贵,我姓杨。"

千人迷:"姓杨?是弯弓杨还是立早杨啊?"

万家乐:"弯弓立早那都是张呀!"

千人迷:"那您是弯弓张还是立早章?"

万家乐:"我是弯弓张……咳!我姓张干吗,我姓杨。"

千人迷:"哦,您姓杨。请问杨先生您贵姓?"

万家乐:"免贵,我姓张……咳!我姓杨,明知我姓杨,还问杨先生贵姓,有你这么问的吗?"

观众们大笑。

千人迷:"您这杨是什么杨?"

万家乐:"木易杨。"

千人迷:"您为什么不姓三点水加个牛羊的羊的洋字呢?"

万家乐:"我干吗要姓这个洋呢!"

千人迷:"这个洋好啊!西洋、东洋、洋人、洋货……多好哇!您没听人说过吗?外国的洋月亮都比咱们中国的土月亮更圆呐!"

万家乐:"您别挨骂了。哪儿的月亮都是一样的,能更圆吗?"

千人迷:"您再看我这身洋装多气派,哪儿像你,长袍马褂太土了、太过时了!"

万家乐:"长袍马褂多好啊!是国粹,永不过时。您这身西装倒是不错,够洋。可您这脑袋不行,太土了,配在一块不伦不类。"

千人迷:"咳!脑袋土有什么关系,只要身上洋就行了。告诉您吧,我不但穿得洋吃得也洋,而且每一顿都是吃洋的。"

万家乐:"嚯!您每顿都吃大菜?真够阔气的。"

千人迷:"大菜是嘛玩意?"

万家乐:"您这么崇洋,怎么连大菜都不知道。告诉您吧!大菜就是洋人吃的西餐。"

千人迷:"西餐我可吃不起。"

万家乐:"那您吃洋的吃什么?"

千人迷:"我吃小米粥外加小葱拌豆腐。"

万家乐:"去你的吧!小米粥和小葱拌豆腐,那是咱们中国最土的食品。"

千人迷:"东西是土的,可我是用洋派吃法!"

万家乐:"洋派吃法?您怎么吃?"

第三节

千人迷从身上掏出一把西餐用的餐刀和叉子:"我用这个,这可是正宗的洋餐具。"

万家乐:"您用刀和叉吃小米粥和小葱拌豆腐?"

千人迷:"您要不信我表演给您看看。"

万家乐:"非但我不信,今天在场的观众全不信,干脆您表演给我们大家看看。"

千人迷:"那得请您配合一下,我们表演一段双簧,您在后边说我在前头表演用刀叉吃小米粥和小葱拌豆腐。"

万家乐:"行!"

千人迷朝旁边说:"劳驾,把小米粥和小葱拌豆腐搬上来。"

两名女青年抬了一张桌子上来,桌上放了一碗小米粥和一盘小葱拌豆腐。

千人迷在桌后的椅子上坐下,万家乐蹲在千人迷的身后。

千人迷举起一块惊堂木往桌上一拍。

万家乐随即说道:"面对小米粥和小葱拌豆腐,我不用筷子不用勺,我要学西洋的吃法,用刀和叉。"

千人迷用动作和表情配合万家乐的语言……

万家乐:"这盘小葱拌豆腐,我用刀子切,叉子叉,我一边切一边叉,我切了又切叉了又叉……"

千人迷挑起一大叉豆腐,正欲往嘴里送……

万家乐:"这不是叉,(千人迷摇摇头)这

是挑,不符合洋人定的用叉规矩。"

千人迷手一侧豆腐掉到了地下。

千人迷又叉了几下豆腐,仍然叉不上来,他把盘子端到嘴边,用叉子把豆腐往嘴里扒……

万家乐:"且慢,这样往嘴里扒又坏了洋人用叉子的规矩。"

千人迷无可奈何地放下盘子,他想了想突然放下刀叉,用嘴就在盘子上,伸出舌头舔着吃……

万家乐忙跑了出来:"您这是怎么回事儿?这也是洋派吃法?"

千人迷:"当然是洋派吃法。不过不是洋人是洋狗。"

万家乐:"洋狗也算?"

千人迷:"只要能效法洋派,管它是做人还是做狗呢!"

万家乐指着桌上的小米粥说:"这小米粥还要不要吃?"

千人迷:"当然要吃,咱们再来。"

万家乐重新回到千人迷的椅子后边。

千人迷拿起刀子切小米粥……

万家乐:"挥刀断水水更流,我这儿挥刀切粥……粥还是粥,切不断,叉还乱……"

千人迷配合万家乐的语言不断地用叉子叉碗里的小米粥。

万家乐:"有道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这叉子叉小米粥,一叉空,两叉空,三叉空,四叉空,五叉空,六叉空……叉叉空,叉子空我肚子也空,我是空对空,最后只好端起碗来往下控……"

千人迷端起碗来仰起脖子往嘴里倒,弄得满脸都是小米粥……

围观的人发出哄笑。

万家乐跑出来,揪起千人迷的衣领:"您别出洋相了,给我回去吧!"

观众们一边大笑一边鼓掌。

杨度走到台前,高声说道:"同胞们,父老兄弟们,您们是不是觉得刚才千人迷和万家乐表演的这一段双簧非常可笑?"

台下有人高叫:"是的,是非常可笑。"

杨度:"那我就要告诉大家,我们中华民国这个国体也像他们表演的双簧一样可笑。大家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在这块国土上生存了几千年,这几千年来,我们实行的一直是帝制;我们全国的人民都臣服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皇帝。可突然之间我们共和了,取消了帝制。这共和民主是什么玩意?是洋玩意,是西洋人实行的国体。我不敢说共和民主不好,事实上西方实行的民主共和国体就好得很。可是,我敢说这共和搬到我们中国来不但是不好,而且是很不好,因为民主共和根本不适合我们中国的国情。大家刚才看了千人迷和万家乐表演的双簧,用洋人的刀叉吃我们中国的小葱拌豆腐和小米粥,结果是洋相百出。我们的共和国也是这样,我们的国民并没有变,还是这些国民;国民素质也没有提高,依然是这样的素质。这就好比千人迷桌上的食品,仍旧是小葱拌豆腐和小米粥。可我们却实行了共和这种洋国体,结果也必然会像千人迷用刀叉吃小葱拌豆腐和小米粥一样,不但吃不饱肚子,而且不伦不类。"

贺振雄怒不可遏,指着杨度高声骂道:"杨度,你好大的狗胆,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妖言惑众,策划反叛,企图颠覆我中华民国,你简直罪该万死!"

杨度一愣。

第四节

贺振雄跳上台来,振臂高呼:"同胞们、父老兄弟们,我民主共和来之不易,是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至今共和未及五载,沙场血渍,腥臭犹闻,人民痛苦,呻吟未已。却有国贼宵小妄言取消共和、恢复帝制,是可忍,孰不可忍!"

杨度道:"振雄兄,何必如此激动呢!你贺振雄当年也曾参加革命,应该知道,辛亥年武昌首义之所以能够全国响应,一举推翻清廷取得成功,首先是因为袁大总统给予的支持,其二是全国民众的支持。民众为什么支持?是因为起义者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驱逐鞑奴、光复中华。我四万万中华同胞莫不视满族为番邦异族,莫不视满族两百多年的统治为奇耻大辱,他们支持的是推翻满族的统治,而不是支持推翻帝制。我敢说,在当时的四万万同胞里,最少有三亿九千九百万以上的人不知共和为何物。所以当年成立共和既非民意也非潮流,而是仓促之间不得已而为之。现在痛定思痛,是到了讨论更改国体的时候了!"

贺振雄慷慨激昂地说:"你竟敢说实行共和并非民意?我大总统倡导共和,结束了清廷两百多年的血腥统治,九州稳定,四海安宁,天下苍生莫不庆幸。这不是民意是什么?至于潮流,稍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当今世界以美利坚和法兰西最为先进,他们为何先进?就是因为他们实行的是共和国体。可以说,民主共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潮流,你居然说并非潮流,你简直是满嘴放狗屁放猪屁!"

杨度皱起了眉头:"贺振雄,你也是斯文一脉,而且你我有同窗之谊。讨论国是,尽可平心静气,你怎么开口就骂人?你不觉得耻辱吗?"

贺振雄怒道:"像你这样的奸贼,国人皆可诛之,骂你算是轻的,我还要打你呢!"

贺振雄说着朝杨度兜胸一拳,将杨度打倒在地。场上秩序顿时大乱……

贺振雄振臂高呼:"打倒筹安会!打倒国贼杨度!共和万岁!"

几名军警跑上台去扭住贺振雄的胳膊,把他拖下台来。

贺振雄一边挣扎一边呼喊:"你们为什么抓我?快放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