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的是扎心了,但事实如此。大历朝公主从未和亲过,一般都是圣上选个样貌品行端正的臣子,将公主嫁过去,公主有俸禄有良田有公主府,出嫁时也风风光光的,从宫门出。
可如今一对比,说句大不敬的话,黎家还是有钱。
比圣上都有钱。
“不过现如今,黎郡王嫁的是皇孙,圣上应当也高兴。”
“黎家忠心耿耿,黎王爷送弟到京出嫁,又是如此风风光光,那是看重这门亲事,是对圣上对皇家敬重,莫要乱说了。”
本闲聊的百姓不由想到《平凡录》里的李家,当即是收了声,不敢乱比乱说话,怕黎家真成了李家,那可是着了小人道了。
时日飞快,进入了冬日。
正月时,黎郡王的嫁衣做好了。同时还有件大事,拖了又拖的七皇子终于在年前出宫建府,中州长史嫡女也进京备嫁,朝月府拟了日子,由圣上选了,就定在三月三。
皇后心里不满,还想再拖,元和帝看的分明,就道:“五月三延年迎娶南珠,要是老七安排在后头成亲,朕就问你,老七的婚事,你不嫌丢人就行。”
有黎郡王出嫁作对比,那七皇子不得被衬的凄凄惨惨戚戚了。
皇后满心酸楚,炎儿那婚事,还不是圣上故意寒酸至此的,却不敢提。唉。
第三十三章 皇太孙妃
今年过年宫里可热闹了。圣上的万寿节正好在正月, 以往元和帝都是勤俭,很少大办,今年不同, 贵妃提了一嘴, 圣上就说好大办,都热闹热闹。
把万寿节这事交给了贵妃操劳。
按道理应该是皇后本职的。不过自从两个多月前, 东宫闹了一小宗命案九皇子那儿的小太监吊死在东宫这事。圣上有些怒气, 责怪皇后监管后宫不利。
七皇子替母后求情,意思东宫荒废多年,那小太监犯了错自己害怕跑到那儿上吊,干母后何事。
是真吊死还是有冤案,元和帝在宫中多年,底下那些小伎俩看的分明, 若是以往, 这事糊涂过去, 小惩大诫,可现在人死在太子东宫
当即是让刘禄宝去查。
这事很好查, 死的小太监小串子是九皇子院子的人, 刘禄宝奉了圣意, 不到一天就查的干干净净,有头有尾,一五一十禀告圣上。
元和帝气得胸闷, 刘禄宝担忧上前,元和帝摆了摆手, 说道:“无事。”
而后又长久叹气:“活下来成年的一共有五位皇子, 老四性子像朕, 老六面上一套背后又是一套, 主意大着,老七朕原以为面上脾气冲了些,心地不坏,可惜。”
“如今这九子一比,那老七是不坏。”
老九莽撞,没脑子,还心思坏,对上不敬兄长,对下打杀太监。
“传下去,罚半年月银,宫禁三月。”
元和帝罚了九皇子后没几日,就让内务院宫外选了府址,修葺过后,等来年过完年,九皇子也出宫建府这时,九皇子连婚配都没有。
可见元和帝对九子态度敷衍与一般了。
借了此事,元和帝发话,面上是皇后受了风寒身体不适要将养,将打理后宫事宜分了一半到宁贵妃手里,同时下了令,开了东宫,修葺东宫。
“东宫都荒废了六年了,如今重新修葺。”淑妃坐在一旁先说道。
皇后坐在高位,当没听出淑妃话里意思,冷冷说:“圣意如此,那就按圣上吩咐,东宫是荒了许久,快过年了,修一修也好,省的什么鬼祟小人都跑到东宫闹事。”
“行了,本宫累了,你们退下吧。”
淑妃祥嫔几人闻声便起身,行礼告退。等人一走,偌大的殿室冷冷清清的,皇后身边姑姑说:“今日请安,宁贵妃和贤妃几人未到。”
皇后听完更是头痛,也一脸不甚在意了。
圣上借一个太监死,重新修葺东宫,能为何?东宫封了六年了,现在开,难不成是修好了给炎儿住的吗。
“娘娘,与其是旁的,皇孙同娘娘可是亲的。”姑姑安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