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熙不冷不热地答:“不敢当。”

眼前的人,举止语态皆不像。

梅筠把人从上往下瞧了几遍,也无法把这个能考上状元的人与当年那个会把书撕了折纸的少年联系起来。

梅筠想:我是疯了,想来确认什么?

他静了片刻,才说:“能从小王爷手底下全身而退的人,这些年没几个,宣大人,你是什么来头?”

燕熙道:“今日怎的个个都问我出身?我那点家底,京里早查过了八百遍了,梅大人何必多此一问。”

梅筠微微蹙眉。

鲜有人与他说话不含半分讨好,一个刚入仕的年轻人就敢这样呛他,梅筠心神一动,他道:“宣大人对本官有成见?”

燕熙仍是压着睫:“初次相识,何谈成见?”

梅筠总瞧不着燕熙的眉眼,被对方冰冷的态度惹的心中渐郁,他说:“宣大人放着好好的翰林院不呆,在都察院两个月时常翻阅档案,才来工部两日,便出现在今日这种场合里,你是想查什么?”

燕熙叹气道:“梅大人想多了,我初来乍到,什么都不知道,有什么好查的?京里头都是达官贵人,我光是想着法子不得罪人便用尽了心思,梅大人身居高位怕是不明白我等寒士的难处。”

燕熙字字句句都是针对,又时时自轻出身,这实在不像原主所为。

梅筠一时竟不知自己到底想问出个什么结果。

是希望宣隐是那个人,还是不希望?

他猛地意识到,会有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且不说七皇子毁容了,就说堂堂一个皇子,哪会这般任人轻贱?

从前的燕熙十分敏感,只要有人稍有言辞不利,便会严辞责问,绝不似宣隐这般。

梅筠一时极为沉郁。他对自己这种无端猜测及控制不住的来访而开始自省。

他收回视线,望着京郊皇陵的方向,突然觉得这日头长得格外难忍,话音便也重了:“奉劝宣大人,你若当真无所依仗,便莫要趟靖都的浑水。”

燕熙垂着头,没情绪地说:“下官谢梅大人提点。”

话尽于此,便没什么好说的了。

梅筠拂袖而去。

走出三五步,忽地回身,捕捉住了燕熙等着他走开才抬起的面容。

两人的视线隔空撞上。

确实是个美人梅筠在心里头说。

难怪京里头高门显贵都要查宣隐。

以宣隐这样的姿容,叫某些人甚至肮脏地想要废了宣隐的功名。

只要没了功名傍身,权贵们便可任性地践踏这样的绝世美人儿。

可宣隐偏偏有了最高功名,这叫一干人等不敢轻易下手,每日里看得着吃不着,许多人急得抓耳挠腮。

梅筠看宣隐孤傲地站在红色的官檐之下,清瘦得风吹就倒,他想了想,说:“小王爷虽行事浪荡,却绝非流连花丛之人,宣大人寒窗苦读多年,莫要浪费才学。”

直到梅筠走出老远,燕熙才回过味来。

梅筠方才怕是看到了他坐到宋北溟怀里又被推落的过程,以为他对宋北溟投怀送抱又被残忍拒绝。

梅筠这是误会他了。

燕熙想:这真是……太好了,梅筠厌了我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