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司空 牛角弓 2722 字 3个月前

虽因战事的缘故,城门仍要关闭,但城中并不宵禁。司空一路来到林宅,虽然也遇到了几队巡夜的卫兵,却并未被拦住盘查。

林宅的两个门房也正守在自己小屋里,喝着烫烫的屠苏酒守岁,听见敲门声,知道是将离少爷到了,连忙出来开门,一边把人迎进来一边笑着说几句吉利话。

司空给他们一人一个红封,互相拜了年,便朝着李骞住的菡萏院过去了。林山翁不在京里,主宅空着,这里就属李骞的辈分最高了,故而大家都要在这里守岁的。

菡萏院里灯火通明,司空进去的时候,暖厅里的气氛正热闹。

李骞坐了首座,左右两桌是自己的两位老友,温娘子等人或单桌,或两人一桌,围着暖厅围成了一个圆圈。暖厅中央铺着一块红色的地毯,小鱼和小青坐在当中,每人面前摆着一架古琴,正合奏一首古曲。

司空不敢惊扰弹奏的人,静静地站在门边,欣赏代表了这个时代最高演奏水准的乐者们的演出。

如果司空的乐感是这个时代的琴师培养出来的,司空或许是可以理解这种风格上较为艰涩的古曲的。但遗憾的是,司空一个养在庙里的孤儿,小时候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琴棋书画这些东西。

所以他对于音乐的感受,他的欣赏水准,还完全停留在千年之后……

这么说是有些古怪,但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在司空成长的那个时代,音乐的表现风格更为明快直白,很多优秀的曲目,哪怕没有音乐基础的人,也很容易理解,并且产生强烈的共鸣。

比如《梁祝》。

只要听过这个故事的人,很容易沉浸进去,感受到乐曲所表达的悲欢离合。

但在这里,事情又分为两级,对正常的人家来说,琴棋书画是较为奢侈的学习项目,需要延请名师来教导。但对另外一些不得已没入贱籍的伶人来说,这种学习的机会又令他们失去了与普通百姓平起平坐的资格,从此以后处处低人一等。

司空由衷的为温娘子和她身边这些乐师们感到庆幸。

他们不是那种因为家族获罪而没入贱籍的伶人,有林山翁和李骞为他们争取到的、上层社会和整个文人阶层对他们的另眼相看,他们的生存状况,注定要比普通的伶人顺遂。

一曲终,李骞在上首笑着说:“将离,在那里出什么神?说说,小青和小鱼演奏的如何?”

两位演奏者也一起转身看着他。小青脸上笑吟吟的,小鱼却带着几分威胁的神色瞪着他,好像在说:敢说哥哥不行,回头揍你!

司空不好意思的挠挠脸蛋,“那个……我其实没听懂。”

满座的人都哄笑起来。

李骞笑骂道:“没出息的东西!”

司空笑着上前给大家拜年,在这里,他是师弟,无论年龄还是资历都是最小的一个,也不必他给别人准备红包了。

李骞指着自己左右两边的中年人说:“来见见师父的老友,这位是宝文阁直学士虞道庆虞大人,这一位是翰林学士李凤忠李大人,都是精通音律之人。”

司空连忙上前见过两位长辈。这两位都是一身书卷气的中年人,风度儒雅,看着司空的时候神情也颇为和善。

司空总觉得虞道庆的名字听着有些耳熟,好像以前在哪里听过似的。这一位可是从三品的官职,在朝廷里也不算低了。倒是翰林学士是六品还是从六品,司空就有些不大清楚了。

两位大人都送了见面礼,虞道庆送他的是一块美玉,上下打着“平安如意结”,李凤忠送了他一本古曲的曲谱,都是很珍贵的礼物。司空就觉得这两位当是有备而来,见面礼都是提前准备好的。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他们与李骞的私人关系确实不错。

见过礼,李骞便说道:“刚才还说听不懂,那你来给大家弹一首容易懂的曲子吧。”

司空觉得师父的两位老友大约也有看看他的深浅的意思,便点了点头,“那我就献丑,弹一首喜庆的曲子吧。”

司空弹的是《金蛇狂舞》。

以前过年的时候有春晚,哪一年的除夕听不到这首节奏欢快热烈的曲子呢?

而且《春江花月夜》只是司空的心头好,但要论技巧,还得数《平沙落雁》、《金蛇狂舞》、《十面埋伏》这一类的经典曲目。

无他,这些都是考级曲目。

孩子们培养兴趣爱好是一方面,但大多数人还是奔着考级去的。

司空他妈也不能免俗。

所以这些曲子,都是他曾经被老师和家长按着头苦练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