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司空 牛角弓 2658 字 3个月前

转天一早起来,司空照例先在院子里打了一趟拳,然后剁了鸡食拿去喂。他牵回来的那匹马就拴在院子里的梧桐树下。司空见它虽然饿了一夜,但看上去还是挺精神,稍稍放了心,从它身旁路过的时候,忍不住安慰它,“等下出门,我先牵你到车马行去吃一顿……那种地方肯定有草料。”

枣红马甩甩尾巴,没有搭理他。

司空喂了鸡,回去收拾好自己,就见顾婆子已经做好了早饭。一锅糙米粥,自己蒸的炊饼,还有两碟小酱菜。酱菜都是顾婆子自己腌的,切了细细的丝盛在粗陶的碟子里。

司空陪她一起吃饭,商量要不要请个人回来帮厨。顾婆子快六十了,精神还行,就是有些细致活儿做不了了。

听司空又说起这个,顾婆子就摇了摇头,“家里能有多少活儿,我一个人在家也是闲着,还没到动不得的时候呢。”

“怕你累着。”司空说:“我的衣裳都是你做,家里还有一群鸡鸭呢。”

“不给你做给谁做?”顾婆子一笑起来,脸上的皱纹就显得格外明显一些,“家里也没个别人让我做……得啦,这些事情,你个大男人家的,就别操心了。”

她和司空一样,都是孤零零的活在这个世上。处久了,两个人倒是处出了几分家人的感觉。有时候司空有事回来晚了,顾婆子还会在灶上给他留一碗饭。

司空就笑,“你听我的。回头我找金小五打听打听,看看能不能找个妥当的人。白天也有人陪着你说说话。”

金小五一家是本地土著,父母都在豆腐胡同生活了大半辈子,街坊邻里特别熟,这些琐碎事还是要找这样的老人家来打听才行。顾婆子虽然也在梧桐巷生活多年,但她年轻时就守了寡,平时深居简出,跟邻里的来往远不如金家密切,信息方面就差了好多。

顾婆子想了想,“那就仔细些,找个妥当的人。”

司空点点头表示自己心里有数。

顾婆子就不再提这事儿,反而说起了邻里间的闲话来,“昨天半下午出去买豆腐……豆腐也涨价了,大家都说朝廷要出兵呢……又看见那个丢了闺女的杜氏了,坐在街边哭……可怜哦……嗳,司空,你们衙门里有没有消息?这都丢了两个小闺女啦。”

司空一愣,“什么时候的事儿?”

第5章 怀疑

司空并不是那种能站在路边跟邻居们侃大山的性格,何况他虽然住在这里,但平时早出晚归,也没有那么多机会去接触左邻右舍。

坊间的闲话自然很少能吹到他的耳朵里去。

司空放下碗筷说:“最近衙门里没听说有人报案丢孩子啊。”

其实丢孩子这种事,历朝历代都有,防不胜防。不过若是团伙有计划的作案,通常会选灯会、庙会这样人多眼杂乱哄哄的场合才好下手。

“怎么丢的?”司空问她,“什么时候的事儿?”

顾婆子想了想,“第一个丢孩子的就是豆腐胡同老张家的小闺女,就是门口有一株老槐树的那家。听说是孩子在家捣乱,被她娘拖到门口去罚站。”

他们居住的这种胡同,通常来说一天到晚都是有人的,有邻居家的老人家端着小凳子坐在大门口摘菜、闲聊天,也有小孩子扎堆在一起做游戏,跑来跑去的嬉闹。

“孩子娘也没想到会出事……她做好饭到门口喊孩子的时候,才发现大门开着,孩子没了。对门邻居家的院门也是开着的,婆媳俩还在院子里吵架呢。”

司空皱眉,“没人看见有什么人来过?”

顾婆子摇摇头,“吵架的婆媳俩倒是说听见孩子哭了一声,不过对门他们家经常打孩子,闹的鸡飞狗跳的,所以……”

这时代的人讲究多子多福,孩子多,有时候就管不过来。再说,穷家小户的,家长带的也确实没有后世那般精细……就算如后世那般精细,也仍然有拐贩子这种恶魔存在。

金小五家就住豆腐胡同,司空打算等下问问他,看看他是不是知道什么。或许丢孩子的人也报过案,只是司空当时正巧不在衙门,所以不清楚。

“您刚才说丢了两个孩子?”

顾婆子叹了口气,“第二个就是这个杜氏。她男人死了,带着个五岁的小闺女进城来投亲,就是在昌平街后街开木器铺的那家。我听卖豆腐的小娘子说,木器铺的东家娘子不想收留这娘俩,总是使唤杜氏干活。杜氏干活的时候就让小闺女在铺子里坐着等她……”

司空诧异了,“铺子里没有伙计?”

“有是有。”顾婆子说:“可是东家和东家娘子都不给人家好脸色,哪个伙计还会对她们上心哟。”

司空听的心里发堵,“这个杜氏去衙门里报案了吗?”

顾婆子摇摇头,这她就不知道了。

“这孩子是什么时候被人带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