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昆吾火剑

仙门 四不相 2395 字 3个月前

昆吾赤铜属性为火,为了使它的特性完全发挥,这次周全开的入火口是离门,极尽地火之猛。

黄茅剑很快在禹鼎内熔化,周全的神识进入沸腾翻滚的金属世界内,发觉里面大部份是红色的浓稠液体,但却掺杂着一些黄色的杂质,不知是什么金属,正是这种黄色掩盖了昆吾赤铜的本来面目。也许是炼制黄茅剑的人故意放入这种金属,以掩盖昆吾赤铜的本色;也许是那人没有能力把掺杂在昆吾赤铜里的杂质分离出来,只好合在一起炼成剑了,看起来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上清精微造化纲要》中有专门讲述分离杂质、分离不同金属的方法,有按温度差分离法,按比重不同分离法,按属性相吸、相斥分离法等等。混合要讲究精微的配比,分离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周全自信还能做到。

他再度放出男元婴,向鼎内喷入三昧真火,使昆吾赤铜达到更高的温度,颜色已经转白,金液变得更稀、流动更快,而那一层黄蒙蒙的物质还是原来的样子,这时显得特别浓重并下沉,就象炸完食物的油底含了杂质。

这是一种熔点与昆吾赤铜很相近的杂质,极难分离,如果不是绝世的好鼎加上两种奇火,使昆吾赤铜充份熔化,根本不能使它分离。

周全收了元婴,神识再入金液,结合真气使它整体慢慢旋转,纯粹的昆吾赤铜逐渐上升,黄色杂质则逐渐下沉并被甩离,直到两者完全脱离,各自形成一团。周全把那团杂质移出鼎外,冷凝后变成一枚鸟蛋大的黄色金属,也不知是什么材质,熔点居然比昆吾赤铜还要略高。

周全控制着昆吾赤铜形成宝剑模样,原本的黄茅剑剑身尖细,材料不够铸一把三尺以上的剑,再去掉一小块杂质就更不够了。不过现在他不需要剑柄,可以省下一部份材料,护手也无所谓了,只要留下基座能把火麟兽的角固定住就可以了,又可以节省一些材料,铸炼出来的宝剑已经不会比正常剑短小了。

液态昆吾赤铜按着他的心意变形,形成了一把长约三尺,无柄无护手的通红宝剑。想到这次炼剑主要是为了对抗巨阙剑,剑身要是太过单薄经不起砍劈,不如铸得短一些厚一些。

巨阙剑可以无坚不摧,所向披糜,令人生出无可抵抗之感,不仅是因为剑的材质好、工艺好,还与剑身的设计有关。它剑身宽厚,可以象刀斧一样砍劈,这才能把它的锋利和霸道完全发挥出来,加上剑刃上的缺口,切割金属便如米糕了。

每一把好的剑都是材料、铸造工艺、合理设计的完美结合,再加上得天独厚优越条件,天时地利人和,最终才能成为绝世利器。

想到这儿,周全改变了心意,把剑身缩短,变成了两尺长的短剑,剑身有四指宽,剑脊处厚两指,差不多就是巨阙剑的缩小版了。其实只要剑的质量好,剑气甚至可以比标准长剑的更长,平时靠着剑气就可以伤人,没有必要太长。

看看剑已成型,周全把鼎盖打开,把火麟兽的独角投了进去,遥控着兽角尖的一头插入护手基座处。这时宝剑还是完全液态的,是由他的真气凝聚压合成剑的模样,尖角轻易就进入了四寸许,本来该是护手的地方变大拉长,包着尖角连着剑身。

周全分出一股神念进入火麟兽角,角内的火灵精华被激发,从角尖处射出一道火雷进入剑身之中。宝剑这时是液态的,金属分子处于最活跃之时,被这股火精一激,立即暴发出一股异常的红光,昆吾赤铜的火性被激并,并与兽角产生了能量交流的通道,两者属性极为相近,轻易就完美的结合到了一处。

接下来又到了最重要的引灵力入剑和淬火了,不过周全已改变了心意,谢雨卓的真气带着女子的阴柔,可能不适合淬炼这把火气十足的宝剑。他关闭入火口,引宝剑引出鼎外,咬破舌尖,运起纯阳真气喷出,这股真气带着他的精血变成一束向剑身上贯去。

“哧”的一声激响,宝剑发出耀眼的光芒,红光冲天而起,亮得连地脉火焱和岩浆都暗然失色。而剑身也如活了一般,振动跳跃,似要挣摆脱束缚力自由飞翔。

这一步非常成功!火麟兽角的火灵精华加上周全的真气和精血,已经令它灵力极为充沛,这时如果用取来的朱砂泉给它淬火,由于水量有限,离了水源灵力也有限,会使它不能得到最理想的效果。如果将它带到火麟洞中,直接在朱砂泉中淬火,肯定会得到更理想效果。但朱砂泉远在罗浮山,带着这么一个大鼎赶过去可能会出现意外。

宝剑这时已经定型,可以放在鼎内保温带走,以他的缩地成寸术去罗浮山只要几分钟,周全觉得这个险是值得冒的。于是将剑压入鼎内,盖上鼎盖,交待了谢雨卓一声,抱了禹鼎出了洞天,使一道缩地成寸符飞向罗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