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9-9-14 19:48:43 字数:2388
柳石基下井底,进深潭,上窗洞,入石窟,巧遇图解,无心炼招,却不经意间,习得功上功,修成仙剑。
他还不知道,就在他一发功的同时,随着体内真元的猝然爆发,与身外气机暗合,使体内初成的先天一气,如细胞倾刻间分裂再生重组,变得更加精纯。
而他腹中初生的黄芽般丹尖,在此真元力的猛力催动下,迅速长成了一粒芝麻般大小,尽管还是那样的精微,羸弱。但更为重要的是,催生它的这股先天发生的清阳之气,尤如一颗小小的黍米,却从根本上点化了他全身的阴质,对于最终修炼成纯阳之体,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就是道家常说的:黍米之丹,足可点铁成金。
可见,他们对于本体先天一气的修炼,是多么的重视,对已成内丹的道体可谓是一面审度的镜子,好坏完全取决于此。所以,对于先天一气的修炼与培养,应从至精至微至纯的根源入手,以小及大,以浅入深,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生化万物,可以超凡入化,脱羽而去,最终成就大道。
至此,柳石基才算以先天一气真正破开体内小宇宙的虚空,正式踏进修行的行列,对于他此番的功力升级,这里就不细表了。
再说他见飞剑自回,还剑入鞘,知是自己一时忘形,自嘲间,便也捻气提神,飘然落地。这才细细去探究壁上的图解,不禁大赞。
心想,也不知是哪位仙家在此刻下这等修功之作。这回他没往智云禅师身上想,因为哪有将自己作品密而不宣,封至井下的道理。其实他大错特错了,他是以现代人的见识去理解古人的思想,用在修真者的身上,尤其行不通。仙家不打妄语,但喜玄术,一切都讲保密二字,哪能随意传功,更何况禅师即将飞升。
石基注意到,除那些飞鸟禽兽、虫豸蛇蝎姿态万千,招式变化多样外,镌刻其中的人物相对就显得单调静逸的多,大凡都是坐功,虽姿式有异,或坐,或卧,或于绳上,或单腿侧立冥思遐想但无一不似动却静,全然是炼气打功之形。
他低头凝神想去,似乎有形,又却无迹,那种捉而未捕,捕了却无的意境,使他着实有点欲罢不能,不禁点头会意,果然是佛门境界,其中精妙不可言喻,只有待自己日后在练习中与自身融会贯通,慢慢去体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