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官喜好,能让他某一场考试顺利。
但天子喜好,能让他一直顺利。
杜先生长叹一口气,“我家知春就没这心思,我明示又暗示,他就是不知道怎么才能务实一点。”
杜知春出生富贵,即使是在蔚县这个小地方,他出手都十分阔绰,说含着金汤匙出生都不为过。远在边远小县城,京都太爷也会惦念。
身边读书人没他那等好资源,杜知春性格本也有几分傲气,这么一衬托,他心无法沉下来也情有可原。
但不可否认的是,杜知春的品性很好。
这次得第二名,还能另辟蹊径翘几天孔雀尾巴,心态也十分好。
叶存山垂眸想想,问杜先生,“您舍得让他下乡吃几天苦头吗?”
要务实,就要知道什么东西是实。
叶存山出自山村,他会干什么活,不累述。
这些东西他理解简单,全部都是为了生计。
而杜知春会讲大道理,从圣人言论里讲,把这一个点放到很大。
民生无小事,放大也可以。
但放大以后,脱离民生本身,就不可以了。
叶存山不爱讲大道理。
就跟之前要劝小虎读书一样,不用打不用逼,带他去看看码头卖苦力的人怎么过,书生又是怎么过就行。
杜知春这问题也很简单,他就是没吃过苦,也不知道普通百姓人家,一般山村农民,都是怎么过日子的。
那一块田地,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天灾人祸落下,上头的政策改变,赋税增多减少带来的负担,以及碰上一个坏官或者好官,这一县百姓的日子差距。
聊到这个,杜先生就有了老父亲的心态。
他是想送杜知春去一趟的,可他们家里也有农庄,杜知春根本待不住。
杜先生说:“你给他写个请柬,我拿给他,也许他愿意赴约。”
去一天算一天。
不能有收获就另说。
叶存山应下。
这件事后,杜先生给他列了两页纸的书单出来。
“若是以前,这书名我都不会告诉你,倒不是我藏私,就怕你去拼命挣钱买,不值当。现在你家夫郎挣钱厉害,府城那边也有杜家书斋,我听知秋说他跟你家夫郎合作不错,到时你拿着这单子去书斋取书。”
两页纸上都有杜先生的私印,算是他本人替叶存山担保的。
银子不够,可以先拿书。
以后有钱了,慢慢还。
这恩情下来,叶存山觉得沉重。
杜先生摆手,“往后在府城,也劳烦你们夫夫俩多看着点知春,他那个性格离开家里容易吃亏。”
府城到底是亲戚家,还是长辈家,他得收着尾巴。
另外也有一件事,是杜先生发现杜知春跟叶存山的攀比是良性的,这两人品性他清楚,也愿意他们交个朋友,这一路考过去,不出意外,今日同窗,以后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