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背景套用,后头的引导很顺利。
有状元之才,当然是要继续科举,小三元□□都安排上。
启明问:“那这样兄弟不就反目了?”
云程说:“你要是不想写兄弟反目的戏码,就再想一个不反目的理由出来。”
启明就想到他跟其他小书童一起争宠的时候,谁都想得主家赏识,就是这次出来给云程听写稿子,他都私下里废了一番功夫,闲下时就用炭笔跟木板,把身边人说的话记下来,练出了手速,这才在试稿时脱颖而出。
就跟他这次听写一样,只能有一个人被选中,状元也只有一个,兄弟俩必然有竞争。
要不反目,就可以良性竞争。
启明说:“兄弟俩关系好,大哥之前总是给弟弟讲课,所以后来有竞争,兄弟之间也是互相扶持!”
云程给他提了一个爽点,“因为一个自幼有神童名,一个‘勤能补拙’追上来,才华上可以下些功夫,参考书院考试制度,什么小考周考月考季考,童生试之类的都安排上。”
天才论跟勤奋论,搁在哪个时代都能打一架。
到时候书里的配角要争他们谁能考第一,外头的读者也能。
当然,要读者们能为谁考第一争起来,就要卡好章。结尾要是写了某某是一甲,这还猜个屁。
启明小本本记下。
还有气氛营造爽点。
都考第一了,太平淡就显不出喜庆,感觉不到爽。
读书那么辛苦那么累,看了半天考试不给点甜头,谁乐意。
启明越听眼睛越亮,“对对对,我家大少爷每次考第一都要开诗会的,他们可以开诗会炫耀一番!”
云程:……
好吧,其实也没错。
像诗会、寿宴、狩猎等等出场人多的场合,确实适合炫耀。
炫耀也是一个爽点,怎么炫很重要。
启明很懂,“哎呀,那哪能说是炫耀?那是同窗交流会!吟吟诗作作对,谁有才华,大家明眼看着呢!”
很好。
这位小书童在杜知春的耳濡目染下,已经无师自通了这个时代的通用爽点。
云程给他划分了几个阶段,别叫他回家写嗨了,今天穿越,明天小三元,后天考乡试,这书还有什么看头!
杜家书香门第,启明写不出诗,那不是还有杜知春么。
杜知春写不来,上头还有一个杜先生呢。
他一家写不来,家里还有一个西席戴举人。
实在不行,杜先生的学生多,集思广益买诗稿也是条路子。
双才子线的故事,不写出那个才气,可别想赚钱。
说到这个,启明就恹恹的,“我哪里请得动他们……”
云程觉得这孩子没心眼儿。
杜家人要是没发话,他怎么会在过来听写稿子时搭讪?这不得是杜二少提点的。
“没事,你回家跟你家二少爷讲讲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