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后面打浆前有些许差别,有的教程里会加入其他植物的汁水,有些则不用,原始材料都是一样的。
他问过叶存山,木姜子叶后山里也有,他们这里叫山姜子。
八九月份多,入冬慢慢少。
叶旺祖说他去弄些回来,也算帮忙,不然干坐这里烤火,他也不自在。
他一走,剩下三人在屋里也是沉默。
刘云紧张这事,烧个火都时不时望一眼灶里。
叶延今天心绪不定,无心读书,看云程把沙盘跟书都拿过来了,就顺便检查了他的功课,也教他再识新字。
云程憋他家两天,人没完全闲着,已经把《三字经》前三页的字都记下来了。
叶延教完他读音以后,他就去沙盘默写。
有人看着,云程会写得歪扭些,总体能辨认。
没人看着,他就写得潦草,自己能看清就好。
叶延说他很有天分,“你识字很快。”
刘云作证,“我当时学了两三天,才写我们一家的名字呢。”
其中两个都是“叶”,算起来没几个字。
要她看着字认,她能说出来,要她拿木棍去写,刘云却是办不到的。
笔画太多,也不习惯。
云程就笑,“你那是太忙了,我是闲着无聊,一天念念叨叨,背下来了,不也有写错的时候?”
这东西倒不是他故意要写错,是现代时,他练字是跟着妹妹小学课程来,陪着一起,自己因为工作是在电脑上,一年到头写不了几个字,所以错的就是他真的不会的。
表现出来的“天才”也只是在认字速度,这还是《三字经》他会背,自己能连蒙带猜的预习。
叶延照例先教他两句,十二个字,就放云程自己拿着书照着写。
他还跟刘云算着时间,“存山应该快回来了吧?”
云程竖起小耳朵听着。
刘云不常出门,堂兄弟的事不好过问,也是听着。
叶延还又说起了明年院试的事,“他今年月初时才没去的书院,休一个月,再回去还能补上,这次能造纸,家里开销也降低,可以安心备考了。”
考出名堂来,才能在分家后立起来。
不然仅靠着同族之谊,也不长久。
他就是个例子。
叶延想到这里,心境竟也平静下来了,跟云程说借本书看,就去叶存山的竹箱里翻找。
上次他让云程捎带给叶存山的两本书,叶存山只带出去了一本。
这书是叶延新买不久的,看完还没读透,就拿了另一本坐灶边烤火,边烤边看。
刘云已经开始后悔没有带些活儿过来做了,在原地坐立不安。
好在叶旺祖回来得快,她跟人说一声,就急忙忙下山去拿东西。
路上还遇见了庆阳,他一脸古怪,正往山里看,见刘云下来,主动打招呼问道:“堂嫂,旺祖哥在上面忙吗?我有个事想跟他说。”
说的就是画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