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有懒得用学号的,什么“五道口职业电钻”、“胡建三本土木人”、“财大牛逼”等等,五花八门啥都有。
而且,由于这些学生们都还比较年轻,追更的方式也远比高行路他们更丰富。
有写给乔镜些打油诗催更的,有在评论区写小作文整活的,还有临近毕业的博士生,一连投了五六个雷,请求乔镜务必少写点儿某某方面的内容,别让他和隔壁被拔光玉米田的倒霉农大学生一样,只差临门一脚,毕不了业了。
“这是高校搞团建吗?”乔镜有些哭笑不得。
但对于那位博士生的请求,他还是无情地决定,就当没看到吧。
玉米被拔光了算什么?
想当初他念书那会儿,隔壁学天文的为一颗小行星辛辛苦苦倒腾了几年的数据,结果就在提交毕业论文前几天,嘭,他的研究对象炸了。
字面意义上的,炸了。
“搞科研的,一定要与时俱进。”乔镜打开word文档,边码字边微笑,“即使遇到某些不可抗力,也一定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大不了向天再借五百年,延毕完又是一条好汉。”
008:“…………”
好可怕啊!你说这番话时的表情真的好可怕啊!
但乔镜确实不可能因为某个读者的想法轻易更改自己的定好的大纲,在连载一个多月后,主角杨柳已经经历了他19年短暂人生中的第一个挫折,也是一项困扰了现实中无数科研人员大半生的难题。
实验,当然免不了失败。
有句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有些人失败后,就再也没有重头再来的机会了。
核实验失败,因为设计环节疏忽,千钧一发之际,一名科研人员冒着被核辐/射的危险进入了实验场所紧急关停设备,避免了更大危机的发生。
当他走出实验场所、面对一群穿着厚厚防辐射装备的工作人员时,尚能微笑着告诉他们自己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可在场的所有人都拥有着博士以上的知识储备,怎么可能不知道,近距离遭受到核辐射的人究竟是怎样的后果?
因为年纪尚小没能当上这次的项目负责人,杨柳为此在华科院闹腾了大半个月,差点儿用那把仿秃鹰气/枪打完了全华科院的麻雀,最后被摁着头在导师办公室做检讨的时候还很不服气。
可当杨柳透过隔离病床的玻璃窗,看到曾经笑着和他一起加班熬夜吃泡面的科研人员躺在病床上,因为极度的痛苦而全身抽搐溃烂时,他沉默了。
他一个人在医院吃完了从背包里带来的两桶泡面,回到实验室后,重新整理各项数据,翻阅论文,总结失败经验……就这样,一步一步长大,一步一步蜕变成了一位真正的、受人尊敬的科学家。
尽管他还是会在烦闷时掏出气/枪,却不再对准窗外叽叽喳喳恼人的麻雀,而是挂在墙上的靶子;尽管他在开会讨论实验内容时依旧毒舌不给前辈“留情面”,却会在事后乖乖道歉自己的态度不好。
随着乔镜真实中又带着些许幽默温情的文字,读者们仿佛正看到一块棱角分明的原石,逐渐被打磨,露出了表皮下隐藏着的璀璨锋芒。
评论区里,讨论主角和剧情的读者也渐渐多了起来。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杨柳在开会时滔滔不绝讲述的新理论的。
更多的读者,还是被《地球之歌》这个故事本身所吸引。
他们喜欢看着杨柳怼人,喜欢看到他又在研究上取得了让周围人惊叹的进展,更喜欢看杨柳为数不多的日常生活描写,买菜时用立体几何心算冬瓜体积被大妈翻白眼,因为被学妹送礼物而在办公室得意洋洋好几天,结果发现是同事恶作剧而恼羞成怒黑了对方电脑公放小黄文……
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的小事,构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年轻气盛的天才研究员形象。
就连高行路也很喜欢杨柳这样性格的年轻人,还经常用他来教训自己手底下的学生:
“你们但凡有杨柳一半省心,我就知足了!”
丁祁和几位师兄师姐简直有苦难言。
导师啊,他们可是正经的大活人!需要吃饭睡觉熬夜肝论文的那种!
拿他们跟小说人物比,认真的?
“总之,都给我打起精神来!”高行路不用看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但他又不是分不清小说和现实,只是没事敲打一下这帮小子而已,“马上模拟实验就要进入关键阶段了,我们这边的数据,可是要拿到西北实验室让人家真刀实枪地照做的!”
“万一发生像《地球之歌》里那样的事情,到时候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