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不过,父母和侄子要来居住,后宅闲置的空院便要尽快收拾起来了。

当然也不着急,兴郡到燕峤郡的官道虽已修过,比起过去要平整宽阔不少,但两位老人到底身体不如年轻人,肯定是没法匆忙赶路的,一路上走走歇歇,到密阳估计都要十日以后了。

姜恪在信中也提及,要带的行装较多,行程缓满,让他不必心急。

而在信的结尾,姜恪又提起了一件和之前所言毫不相关的事情,说是近日收到来自京中同僚的来信,南吴殷氏有意与他们结亲,这说亲的对象还不是什么旁支小族,而是尚书左仆射殷慎的两个嫡女。

起先看到结亲之事,姜舒以为又是和之前一样,是来为他那“大龄”二哥说媒的,心中还升起一丝看八卦般的愉悦,直到读到结尾的“姊妹”二字,他才陡然反应过来,这里面居然还有他的事!

一时间,姜舒心情变得复杂无比。

此事姜恪在信中只简单地提了几句,说是等到了密阳再详谈,但看其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态度,对方显然是很赞成这门亲事的。

想来也可以理解。

一来,他们两家勉强算是门当户对,南吴殷氏虽目前在门第上略高于姜氏,不过就姜氏这两年的晋升势头来看,不出意外,将来必能成为北地又一大门阀势力;

二来,殷慎先前在朝堂上针对西南王的一番忠言直谏已散播南北,以姜恪那样刚正不阿的性格,就算嘴上不说,心中必然对殷仆射的为人十分欣赏,和这样的人皆为亲家,他定然是颇为乐意的;

三来,姜显确实早到了结婚的年纪,寻常士族男子在他这个年纪,孩子都已经满地跑了,现在好不容易有合适的找上门来,当然要试着接触接触。

况且,殷氏姐妹嫁与姜氏兄弟,传出去也算是一桩美谈。

如此罗列起来,还真找不到什么拒绝的理由。

可姜舒深知自己是不可能这么早娶妻的,且不谈什么两情相悦的话题,他自己的这具身体都尚未满二十,那殷氏准备许给他的那位妹妹年纪该多小啊?

若是十五六岁的小女孩,放在现代都还是初高中生,这谁敢下手,违法的啊!

所以他自己的这门亲事,他必定是要拒的,但如何拒得皆大欢喜是个问题。

说得功利一些,殷氏选择他们姜家结亲,十之八九是看中他如今这郇州刺史的位置,万一因他的态度,影响到姜显的婚事,那就有些不太美妙了。

收起信件,姜舒微微叹气,接下来一下午面对着公文,脑中时不时就会想起联姻之事,但思索许久也始终未能想到十全十美的解决办法。

当日工作相对较清闲,到了时间,姜舒就按时下了班,准备等回去后再考虑此事。

穿上子明递来的披风,他带着两个侍卫顶着冬日寒风回后宅,结果在转过门外走廊的转角时,恰好碰上了同样刚下班的谢。

暮色迷离,微风摇拂着廊道旁茶花丛的枝枝叶叶,也吹着对方栀白的衣袍轻轻拂动。

对上谢那双沉稳安静的眸子,姜舒心中蓦地涌起一股清晰明朗的情绪,加快步伐过去道:“好巧啊,谢兄。”

谢点了下头,开头第一句话却是问:“主公有事忧虑?”

姜舒不由吸了口气,道:“你是会读心术吗,为何总能一眼看穿我有心事?”

事实上,方才在姜舒抬眼看到他之前,谢已隔着一段距离注视了他片刻。

但他没有回答,只是神色淡然地扬唇笑了一下。

见他这副神神秘秘的模样,姜舒也没有再追问。

随后想起上次孔氏来说亲,也是谢为他解决了烦恼,便将姜恪在信上所提之事对他说了一遍。

“你意如何?”谢听完后问。

“我还不想娶妻,但家父似乎对此亲事颇为满意,我也不能因我之故而坏了我兄长的亲事,所以才烦恼啊。”姜舒略无奈地感慨。

廊子上寒气逼人,不过二人为了说话,就只是漫然地迈动步子往前走着。

“我听闻殷氏女郎德貌双全,容姿甚丽,拒绝此门婚事,稍显可惜。”

“再漂亮也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