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媳妇儿,就是你将来的儿媳妇,不是大家闺秀,你不丢人啊?”王哲明撇嘴:“我听说,布政使家不是有三位千金呢么?爹呀,你去求个亲吧?跟布政使家做亲家,多威风啊!”王哲明是在外头听人说,布政使家的三位千金,长的像个仙女儿似的,个顶个的漂亮。
他就惦记上了。
“你可别做白日梦了!”王遂当时就呸了一口他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人家布政使家的闺女,能看得上你?”
何况,他在布政使面前,连句话都说不上,只有高声附和的份儿。
来了这里两年半,只跟布政使一起吃过两次饭,还是分开桌子吃的,宁王殿下过来,他只是远远的看到过身影,都没进前说过话。
被上头一大堆人压在头上,他是不敢犯错,也不敢行贿,生怕被人抓到小辫子。
“我怎么了?我也玉树临风,还是个秀才……爹,你去跟他们家说亲么!”王哲明不依不饶。
“你这个秀才身份是怎么来的?你忘了吗?”王遂生气的提醒他:“那是老子花了三千两银子,给你买来的!”
第二百九十一章 你猜我是谁?
江南文风盛行,就王哲明这样的人,能安心的读书?学堂里多少人都看不起他,要不是他有个当县令的爹,都没人搭理他。
而他们那里,官员是不缺的,进士也有几位,还有同进士二十几位,举人遍地走,秀才多如狗啊。
就这样的环境,那科举考试可比北方难多了。
所以很多人都会往北方迁徙,干什么呢?成为北方人,这样的话,要考试的时候,自然是要“回到原籍考试”了。
北方考场相对来说,要比南方考场轻松一点。
但是朝廷不允许这样的操作,很多人偷偷的篡改鱼鳞册,祖籍都是在北方,但是家族实际上却是在南方。
在前朝,这种事情非常普遍。
但是在本朝,朝廷干脆在南北各开了一个考场,考题竟然也不同,因为不知道轻便的考题,是给南方考场还是给北方考场啊?
于是,这种南人北籍的事情就消失了。
只是,到底是南方那边文风鼎盛,所以王遂在有能力之后,赶紧给儿子搞了个秀才的身份不然,堂堂县令的儿子,是个白丁,丢人不丢人?
为了不丢人,买了功名,还是冒着杀头的危险,而且那附近的人都知道王哲明什么德行,怎么可能考的上秀才?
若是万一被发现了……全家都是砍头的命!
他收买的那个学政也在事后发现了这个漏洞,威胁他赶紧弥补,不然,他不会放过他!这才有了他走了关系,平调离开那里的事情。
一般平调,都是从贫穷的地方去富裕的地方,而他因为是避讳,就倒霉的从富裕的地方,调来了贫穷的地方……还是在战争前线,边陲之地。
跟以前那个好地方,没法比啊!
都是这个小子,要不是就这一个儿子……他早就……。
就在王哲明想着美事儿,娶大家闺秀当媳妇儿、王遂在位独生子未来担忧的时候,二管家连滚带爬的跑了进来:“老爷,少爷,外头有人……有人打上门来了!”
“我说,王二福,你抽了吧?”王哲明都被他逗笑了:“这里是北崇府,是首府,我爹是
北崇县的县令,就算是上头有三个大官压着,可我爹也是本地县太爷……谁敢打上门来?不要命了吗?”
他们王家,不说在此地一手遮天,可也是官宦之家,有是有实权在手的一方父母……上头再有知府、巡抚和布政使,那他也得通过王遂这个县令,才能将政令分发到地方上啊!
所以尽管王遂的品级低,只能当个应声虫,北崇府的知府也没对他怎么摆脸色。
毕竟上头如果有事情,具体的实施,还是要王遂这样的基层官员去办理。
“不是啊,真的!”王二福是家里的二管家,家里的大管家王大福,已经被人一脚一脚的踹进了家门。
父子俩出门,正好看到王大福被白三儿一脚踹了个跟头,整个人差点让大家认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