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给你一个良籍,让你离了那火坑,成为良家女子,再送你一栋房子三十亩地,你自己好好生活吧!”王佐看了赵通判一眼:“本王想,此事过后,赏春花楼,恐怕就不复存在了。”
赵通判冷汗都下来了!
第二批证人是来证实,赵公子跟他们说了府试考题,而这一批八个人,都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父母亲戚都有长舌之人。
一传十,十传百的,而且四海赌坊还开了盘口,整个府试的题目简直是人尽皆知……只清高的孔学政不知道,因为没人敢告诉他!
而忙碌的知府大人也不知道,他这边要忙着春耕,又要主持府试,整个人陀螺一样,根本没时间闲话家常,且杜知府家的孩子,最大的才十二岁,根本不够资格考试,所以也没人在文 人圈子里给他通风报信。
而丁田也只是因为舅舅和堂弟以及妹夫的关系,才关注府试的,结果阴差阳错的,他破坏了所有人的计划。
四海赌坊为此赔得底儿掉。
赵通判为此连名声带官职,估计都没了。
此刻真相大白,杜知府非常不满意的看着脸色惨白的赵通判:“你如果真的想当学政,为什么当时不跟本府说?”
要知道,学政这个职位,是个流动性很强的官职,且一般都是来镀金的比较多,杜知府身为一府的实际掌控者,还是有权利举荐一二名额给宁王殿下做参考。
第二百八十一章 背后教导
“府尊大人,你就要升职做巡抚了,而您的这个知府的位置,宁愿考虑牛角县的县令,也不考虑一下下官,下官总要为自己打算!”赵通判红着眼睛道:“当初想谋划学政的位置,也是想往上走的意思!”
学政这个官职呢,很有意思。
全称是“提督学政”,亦称“督学使者”,俗称“学台”。
学政是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
此时设提学御史、提学道,注重教育。
每省仅设一位,由朝廷在侍郎、京堂、翰林、科道、部属等官进士出身者中简派。
学政掌全省学校政令和岁、科两试。
还需要按期巡历所属各府、厅、州,察师儒优劣,生员勤惰。
凡有兴革之事,学政会跟总督、巡抚一起参详,也可以跟当地的知府一起。职位在巡抚与布政使、按察使之间,三年一任,任内各带原品衔。
其办事衙门,并不是什么“学政衙门”,而是称之为“提督学院”。
说白了,这是个捞名气的官儿,而且品级没有固定,十分具有弹性。
因为“任内各带原品衔”,所以这个职位从正二品一直到从五品,都可以!
所以这个职位在官场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间的,加上任一方学政,那一任之中科举中了的学子,就要奉那一任的学政为座师。
考中秀才要拜谢学政,考中举人就得来拜谢恩师。
秀才本不能出仕,除非是特殊的原因,就像是徐县令那样。
但是举人可以啊!
当了举人就有资格当官了,只不过当了官,不是进士出身的,超不过正五品,这是一个分
水岭。
赵通判如果当了一任学政,那么他就有自己的学生在门下,相互扶持是必须的,到时候,他就算是他们的座师了,而他如果致士,起码他儿子也会有人帮衬,这年头,师生情谊可是很被人看重的。
只是没想到,宁王殿下自己定了学政的人选,府尊大人要升官了,可屁股底下的椅子,却考虑一个牛角县秀才出身的县令!
“唉!”杜知府叹了口气:“本府是考虑过徐县令,但是他自己不同意,说自己才疏学浅,不堪大任,且牛角县要变成一座雄伟关隘,他也有一些事情要忙,如果做好了,他才有政绩,才有资格升官。所以,本府考虑的接班人,是你,可是,王爷不同意,王爷认为你品行不好,当个通判都有些勉强了……。”
品行不好,就是因为赵大人是赏春花楼的幕后老板,同时也是幕后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