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在祠堂两边盖起学堂,孩子们不能再当睁眼瞎。”丁田道:“而且有了祠堂,很多事
情就好解决了,例如上次四伯娘辱骂贵人的事情?我是罚了她,如果有祠堂的话,就让四伯娘去跪祠堂,背诵族规,一个月下来,她总该知道族规了……。”
坐在人群里的四伯娘打了个哆嗦。
她是被丁田给整惨了,现在出门都缩着脖子,贴着墙根走。
“不错,不错!”老里长竟然是激动的老脸通红……刚才喝酒的时候他都没脸红:“有了祠堂,我丁家总算是落地生根,在此有了一席之地……。”
丁田眨巴眼睛,没想到,老里长对祠堂如此看重!
于是越发的说了几件事情,例如牌位,整个丁家有牌位的祖宗也有几百个了;还有看守祠堂的人,选了丁家村的两位。
一位老人,是老里长那一辈的一个堂弟,老实憨厚,妻子难产而死,第二任妻子还没嫁过来,一场病就没了,再说亲就难了,这辈子都没娶,有两个侄子给他养老,偏偏老头儿不服老,总想干点什么,两个侄子没办法,又不敢真的让他干什么重活,只好将家里的几个淘小子交给老人看管。
如今被老里长看中,钦点成为祠堂的看守人之一。
第二个竟然选了丁侃家的三儿子丁索,这小子读书不行,在学堂里坐不住,为此丁侃没少揍他,可他就是学不进去,最后只认识了一些字就跑回来不去学堂念书了。
但是身体好,身手灵活,就是太小了点儿,才十岁……哦,过了年十一了。
“小索子这娃儿灵活的像个小猴子,让他在祠堂里,可以打扫卫生,爬高上架什么的,他都能胜任。”老里长摸着胡子笑呵呵的道:“每年十两银子,每季两套衣服,一双鞋子,再给十斤羊肉,十斤猪肉,五十斤白面,就这么说定了!”
“好,就这么说定了!”丁田第一个赞同。
第二百三十八章 鸿雁传书
这也是给丁侃家减轻负担,他们家这两年孩子就要说亲了,如今家里日子好过了点,但是家底还真没多少……除了孩子多之外。
而且孩子都挨排下来的,都差不多大,要娶媳妇儿,需要聘礼;要出门子,需要嫁妆。
丁侃又是个有原则的人,跟着丁田学,不该要的东西,绝不伸手!
如今在牛角县县衙里算是站稳了脚跟,加上丁田时不时的送东西,联络感情,又立功,丁侃带着妻子儿子已经很感激了。
这会儿抱拳为礼,眼眶子已经红了。
丁田但凡是给他们家走礼,都是走的最贵的,丁侃知道他不缺钱,丁侃媳妇儿就每年采一些蘑菇、韭菜花什么的,都是自己亲自制作成蘑菇干、韭菜花酱之类的家常小菜给他送去。
看守祠堂的差事,可是个肥差,又受人尊重。
这事儿一出,果然,大家开始讨论了起来,丁二伯家的儿媳妇娘家是贩卖香料的,其中就有上供用的供香。
就是那种用木屑掺香料做成的细条,燃烧时,发出好闻的气味,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时常用,叫供香。
有的加上药物,可以熏蚊子,那个叫蚊香。
老里长就拍板决定,到时候从丁二伯的亲家那里购买供香。
“要擅香的啊!”
“这个没问题,一定都是最好的供香!”丁二伯顿时觉得有面子,他儿子也笑的咧嘴。
儿媳妇更是贤惠的给婆婆往碗里挑肉,这生意可大了,日后回娘家,都有面子啊。
供香,供果,点心之类的,人多就是好,有人是自己做点心,有人则是亲戚家买卖的,还有几个人家有果子的,不要钱,在果子成熟后,给自己家老祖宗上个供果,要是还要钱,那成啥了?
不过丁二伯他们那样的就有些不高兴了,难道也要我们的东西白供吗?那东西也不是他们的,是亲戚家的啊!
“不能不要钱。”丁田说了句公道话:“平日里上供的鲜果或者是干果,都需要用祭田所出购买,节日祭祖的时候,再大家一起上供,那个时候就没人要钱了。”
众人不管什么心思,反正都点头了。
这是喜事儿,又是在婚宴上说出来的,自然更喜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