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叶无痕与莫静娴从头至尾都跪于堂下,一言不发,安静得不像双手沾血的凶手。

皇帝大抵也没想到此案背后还有如此隐情,面色微变,看向公孙琢玉,声音微沉的问道:“你如何得知董千里他们四人曾经贪污军饷,而不是凶手的狡辩之言?”

这个公孙琢玉早就有准备,他从袖中拿出一个小册子,递给御前太监呈了上去:“微臣取证之时,曾经搜查过这四人家中,最后发现俱有暗格,其中便藏着他们贪污往来的账本。”

贪污军饷并非一人能成的事,必然有多人暗中操作,而分赃时为了保证公平可信,他们都会记下账目,确保不会多拿私昧。古代机关算不上高明,公孙琢玉在董千里等人的书房中随便转了转花瓶,敲了敲地砖就找到暗格了。

皇帝阴沉着脸接过那本账册,哗啦翻了几页便气得太阳穴直跳,哗啦一声将账册扔了出去,重重一拍桌子:“混账!大军在前方爬冰卧雪,朕为了节省国库开支亦是缩减用度,这些蛀虫竟是欺上瞒下,贪污数十万两白银之多,简直该死!”

朝臣见他发怒,齐刷刷下跪:“陛下息怒——”

公孙琢玉左右看了一圈,只能跟着下跪:“陛下息怒。”

小太监碎步跑过去,将被扔的账册捡了回来,恭恭敬敬放在御案上。

皇帝胸膛起伏不定,忽然发现自己被公孙琢玉带歪了重点,沉声道:“他们纵然有死罪,可凶犯二人也不该私自杀人,否则我大邺王法何在?!”

莫静娴闻言,低头叩首:“民女知罪,请陛下责罚。”

叶无痕是江湖人,他不会心甘情愿叩拜一个皇帝,他静静看着莫静娴清瘦的身躯,没忍住闭了闭眼。

公孙琢玉正准备求情,宰相严复便忽然出列上奏:“陛下,凶犯虽罪该万死,但法理不外乎人情,莫家当年满门被斩,数十条人命何其无辜,且莫将军征战沙场,也曾为我大邺立下赫赫战功,恳请陛下开恩,留莫家一条血脉。”

朝中不少老臣都曾与莫炎武同朝为官,一时间不少武将也出列求情:“恳请陛下开恩。”

公孙琢玉顿了顿,也道:“请陛下开恩。”

杜陵春暗自皱眉。

杜陵春一党与严复一党素来不睦,无论一方要做什么事,另一方便会跳出来死命反对,往死里杠,这已经成了心照不宣的事实了。

杜陵春一党的官员见严复等人都在求情,习惯性跳出来杠两下:“陛下,董千里等人虽罪该万死,但无论如何都不该私下寻仇,倘若开了这个先例,日后该如何治国,岂不落人口实?”

他本是出来卖个乖,谁曾想杜陵春却回头狠狠剜了他一眼。

作者有话要说:公孙琢玉:让你小嘴瞎叭叭

第198章 贵妃

同朝为官,清浊对立。杜陵春实在是厌极了严复一党,他每天上朝最大的乐子就是给对方找不痛快,但谁曾想出了公孙琢玉这个变故。

这个小混账……

杜陵春盯着公孙琢玉的背影,眯了眯眼,心里恨的牙痒痒。求情求的那么起劲,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严复一党,也不知帮着哪边。

那跳出来反驳的官员被杜陵春狠瞪了一眼,完全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哆哆嗦嗦,原本打好了满肚子的腹稿也顿时没了作用。

公孙琢玉站的靠前,没注意到身后的暗潮涌动,拱手对皇帝道:“陛下,莫静娴虽为忠烈之后,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断不可轻易破了规矩,微臣深以为然。只是莫家满门当初被奸人所害,她一清白女子也无辜受了拖累,如今若再施以刑罚,难免不近人情。”

说白了还是先帝留下来的烂摊子。

皇帝面上神情喜怒不定:“先例若开,日后倘若有人效仿该当如何?”

公孙琢玉思索一瞬:“也不是无例可循。东汉赵娥为报父仇,曾当街斩杀李寿,自首押入监牢后,大赦而出。多地官员曾共同上表朝廷,禀奏赵娥的烈义行为,刻石立碑显其赵家门户,为世人传颂。”

皇帝其实已经动摇了,现在只需要一个理由来说服他。

公孙琢玉抬手比了一个数字:“以莫家三十二条枉死的性命,换莫静娴一命,也算公平。一来彰显陛下安抚忠烈之心,二来董千里等人本就死有余辜,此案从宽处理,也无不可。”

皇帝没说话,皱眉陷入沉思。他隐隐感到哪里不对劲,最后终于发现杜陵春这边今天安静的不像话,完全没有往日和严复撕得腥风血雨的架势。

皇帝忽然出声:“杜爱卿,你以为如何?”

杜陵春猝不及防被点名,只得上前,正斟酌着该怎么回答,忽然见公孙琢玉悄悄回头给自己使了个眼色,拼命暗示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