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林如海的五七,这新年就到了,苏州城里上上下下,家家户户到处是张灯结彩的喜庆劲儿。小商铺的掌柜们也在二十九这天关起了门,煮起年夜饭,店铺里的小伙计们或得了掌柜的给的红包,或拎着店里发的年货,也是欢欢喜喜的归家去。
苏州府里的大户人家更是人人忙碌,为一年一次的年夜饭做最后的装点。只单是林府却与别家不同,宅子里看着冷清些,但仔细看便会发现,林家的仆人们皆是身着颜色素朴的新衣,井然有序的打扫庭院,擦拭年祭的礼器
林家今年与往年大不同,这第一,是老宅迎来了两位小主人,理应有一副新气象,这第二嘛,老主人刚刚逝去,却不应大肆操办,就是年下走亲戚这一遭也省下了。
黛玉这些日子一直跟着严嬷嬷学规矩。这位严嬷嬷便是七公主推荐来的教养嬷嬷,人如其名,是一位甚是严厉的人。她知道黛玉体弱,便只选巳时初刻到午时初刻这段时间讲解一二,过了午后便叫黛玉自行安排时间。
黛玉在以前从不知道,作为一个大家闺秀还需要了解这么多:什么年节准备什么物,见什么样客穿什么样的衣着,唐亲表亲送礼各有不同,宴请酒席摆何种品级的酒馔这还只是大的方面,更有细枝末节需要学习的总之是琐碎的要命。
紫鹃等人见了也不禁咂舌,她们在贾府的时候哪有这种规矩?还不是整日的由大奶奶带了众位姑娘学习些针线女红,品赏些诗词歌赋罢了。
黛玉经历了这些才发现,自己以前的视野竟是那么小,看到的天地也只不过是荣国府那一座方宅。
用过早膳,便有等候的婆子来玲珑馆禀事。致远早些时就将玲珑馆的正房留给黛玉做管家议事的地方,省的那些婆子丫头一个劲儿的往访梅阁去,倒显得闹哄哄的。如今,黛玉只在学规矩前的这段时间呆在玲珑馆里,后宅中的大小事都在这里解决。
罗大娘是罗管家的媳妇儿,如今做了内宅的管事妈妈,是个心细能干的,也是每日最早来给黛玉请安的人。
罗大娘一早拿了人名单子交给黛玉去瞧:“姑娘,这是你叫我写出来的单子,咱们府里的下人一共一百零六,其中家生子四十二个,另有扬州带回来的三十一个,剩下的三十三个是从人牙子那里买来的。只是没算姑娘身边的紫鹃、春纤两位姑娘。”
“这是自然,紫鹃和春纤到底是从我外祖母家带来的,卖身契也不在我的手中,大可不必算。”黛玉细细的看了单子,“这里面又有多少是家在苏州,但只孤零零的卖到府里的?”
罗大娘也不必细想,便说道:“这样的人共有二十六个,都是小厮和半大点儿的小丫头,那些年纪稍长的也大多在府中成家立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