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泥的时候最好玩,可以四只手一起和,你勾勾我的,我蹭蹭你的,一不小心,手指就绞到一起去了。
小福王耳朵都红了,魏少卿还要一本正经讲知识。
“泥料不能太软,要多揉多摔,把气泡排出来;也不能太硬,烧的时候会有裂缝……”
然后,四只手又拢到一起,揉揉捏捏去了。
“书昀兄,我也要捏小狐狸,你教我吧!”
别人理解的教:师徒两个面对面,一个做,一个学。
小福王和魏少卿的教:小福王揪一团泥巴,魏少卿拢住他的手,手把手地教。
“小狐狸太难了,我干脆做两个小扁缸好了,烧好了送给夕哥儿和月牙儿,让他们长大了养小鱼。”
于是,魏少卿就搬来轮制托,把泥巴放上去,边转边教小福王怎么塑泥胎。
如果肯好好学,他就不姓李名玺了。
突然想到上次学琴的样子,魏少卿把他惹得手软脚软,这次他要报一“软”之仇。
于是,小福王就蹲到魏少卿身后,学着他之前的样子把手臂从他腋下伸过去,拢住他的……
手?手呢?
够不到!
眼睛?眼睛呢?
看不到!
想像中把魏少卿拢在怀里,下巴搁在他头上,十指交缠,你侬我侬的画面根本没出现!
和魏少卿一比,他胳膊短,个头矮,脑袋小,身子娇,这么软软地一贴,俨然是只小挂件!
小福王自闭了。
最后,还是换魏少卿抱着他,捏啊捏,转啊转,手指勾勾缠缠,做出来一对……盘子。
而且是超大只的盘子,直径足有一尺八。
原本是要做小扁缸的,可以养泥鳅、种碗莲的那种,结果俩人越揉越扁,越揉越扁,最后做成了大盘子。
“烧出釉色就好看了。”魏少卿安慰。
小福王接受了这个安慰,“那要天底下最好看的釉色。”
“好。”
做三彩陶俑要烧两次,一次烧白胚,二次上色,上色后烧制时颜料会流动,流得均匀、自然者为上品。
莫老大单独给小狐狸和大盘子开了一个窑,把大盘子往里放的时候,表情一言难尽。
“果然是大户人家,吃饭的盘子都这么大。”
李玺就笑,不说话。
临近午时,福王府里该敲吃饭钟了,李玺玩了一上午,肚子扁了。
寻常百姓只吃两餐,中间顶多啃块杂面饼、喝碗稀粥垫一垫,再贫困些,就是灌凉水。莫家也不例外。
今日却不同,娘子们一口气搬出十来个红泥小灶,孩子们也跑来跑去地帮忙,捡柴的,生火的,和面的,洗石头的,喜气洋洋。
等等,洗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