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恋男子,又无子嗣,家中继母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便是权势滔天也是为他所用,林肃是个聪明的人,知道怎么安他的心,亲自递了把柄在他这里,倒是让人省心。
京城之内还有国学,陛下特准林肃在此授课,一经开课,新上任的京官和刚刚进入翰林院的一甲进士和庶吉士当真是十分积极,连一应老官都好奇林肃此人到底是如何得圣心,升官那么快的。
林肃既然答应了昭阳帝,也交换了条件,自然要将事情做好,免得他一个户部的侍郎时不时便要跨越职权替各部解决问题。
“为官之道,在于忠君爱国,”林肃说话不疾不徐,“至于何谓忠君爱国,便是解陛下之忧烦,解民生之疾苦,处处落到实处,而非口头之语,只以户部为利,一应税收银钱都要了解通透……”
文人做官,既是能够熟读诗书经义,做出锦绣文章,又怎么可能学不会实业,只是无人引导,只以为拉帮结派,弹劾他人便能步步高升,却不知走歪了道路。
自然,话术也是十分重要的,分明是一件好事却因为言语而让人误解厌恶,便是再好的事也成了坏事。
这种事情林肃也会讲,可他却是以解决昭阳帝的烦恼为先的,所以少说话多做事就要给新任的官员们灌输进去。
他初讲之时也会有人不服:“林大人说做户部之事还要懂经商之道,商乃末籍,此道岂不是折损我等文人风骨?”
“商虽为末籍,可却也是天下万民之中的一个,士农工商,士为最高,却连最末之人会的东西都不会,谈何了解他们,又凌驾于他们之上?”林肃徐徐说道,“你不解,便不知有些奸商是如何偷税漏税,让国库不丰的,是也不是?若只靠板子,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又不知道耽误多少时间,让陛下烦心。”
“若是要学那些,不若让那些人来做官便是,何苦要寒窗苦读,饱读诗书,此时倒是用不上了。”还有人问道。
林肃再答:“腹有诗书,才能让尔等居于士人之中,行走坐卧皆不同于他人,有章法气度,让百姓尊重敬服,诗书养人之风骨,行走坐卧如诸位这般姿态端庄,若让未曾读书之人来此,今日未必能够听得懂林某所说,若是随意宽去鞋袜,乱坐一团,或是在我讲授时饮食作乐,出口成脏,不成体统,岂不惹人笑话?”
诸人皆有低笑之声,却是赞成了。
“有传言林大人有……龙阳之好,此举也为天下士人之表率么?”有人试探问道,“可觉得此举有碍子嗣繁盛?”
“在下以为只要一心一意,男子女子又有何妨?莫非有龙阳之好者同好,无龙阳之好者便不成亲生子了么?”林肃也未同他生气。
时代教育使然,从小的观念与习惯有时候是难以改变的,不像他经历良多,什么物种结成伴侣都见过,只管好自己便是,何苦管他人不合常理。
林肃授课结束,出了国学却是看到了门口停着的林府的马车,他刚刚看过去,卿唐便掀起车帘同他招手:“少爷。”
新晋官员有的不识,有的却是见过齐清逸的,跟随林肃身后见到,有人感慨道:“还真是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