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顾北知和他比起来,逊色很多,掰棒子的时候就慢吞吞的,现在搓玉米粒更是笨手笨脚,手掌都搓出水泡了,他面前的一小堆玉米粒也就比大宝和二宝多一些而已。

最后还是关舟看不下去,将他赶去厨房煮凉茶,接替他的位置利索的搓起了玉米粒,没一会儿就搓了顾北知一个时辰的量。

虽然是深秋,但家家户户都要下地干活,抢收又十分累人,非常容易上火,有条件的人家都会去赤脚大夫那儿买几包配好的清热去火的凉茶,每天煮一大锅,当成水喝。

顾北知看着眼前这一锅带着奇怪味道的褐色茶汤,说实话,他真想给倒了,明明后世卖的凉茶味道还不错,还是能接受的,怎么在这儿就难喝的像是稀释过的中药一样。

他仔细回忆了一下后世卖的那种罐装凉茶,似乎也挺简单的,拜他优秀的记忆力所赐,凉茶的大部分配方他还记得,他想着要不找个机会配一下后世的凉茶,估计会有很多人喜欢。

一边在脑海里仔细的回忆凉茶的配方,一边认真的熬煮着又苦又臭的褐色茶汤,至于真的倒掉,想什么呢?这可是关舟特意去买来煮给大家喝的,就是怕大家上火。

过了一会儿,顾北知将煮好的凉茶盛到碗里,想了想,从关舟的背篓里找出糖,每个人的碗里都放了一些,不多,也不会完全压住茶的苦臭味,但喝完之后会有一丝回甘。

“小舟,二叔、二婶,来喝茶了。”顾北知招呼着。

这边一家子忙忙碌碌,和睦的像是父母带着四个孩子和一个儿婿,那边关桥家可就大不相同了。

关父关母这对夫妻俩本来就是好吃懒做的人,地里的收成还赶不上比人家的三分之二,关桥又是个完全不干活的大少爷,只有他们夫妻俩干半天歇半天的收着。

别人家都收完了,他家才收了一半,就这样还嫌累的慌,一边干活一边骂关舟不孝,不知道回家帮忙,白眼狼...等等类似的话不绝于耳。

但他们不敢大声骂,害怕被人听到了讽刺他们两个没心肝,而且关舟自打嫁到顾家去之后就再也没回家干过活,除了四月回来了一趟之外,他们几乎都不碰面。

上次中秋去找关舟也没捞到好处,还被村民们嘲笑了很久,好长时间这一家子都安安生生的,没办法,关桥好面子,说什么也不肯出门。

关父关母自然要紧着自家宝贝儿子,每天忙着给儿子洗衣、做饭,还要被迫下地,不然地里都是杂草,到了收成的时候可就没有粮食了。

没有粮食怎么交田税?用银子补齐?关母宁愿下下地、拔拔草,也不愿意花银子。

忙忙碌碌了大半个月,家里的地都收完了,顾北知也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他家应该雇两个人长工了。

这半个月,他深刻的意识到,种地不易,收获不易。看看一家老小全都上阵,还忙碌了将近十天,明年还要加上他们家新买的五亩地,估计这个时间还要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