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空地草甸如菌,山花鲜艳。风平静波时,湖水似一池翡翠,随着天气的变化会更换不同的色调,自晨至起换变着风采。每当烟云缭绕,雪峰、雪山若隐若现,恍若隔世。七八月份雨后清晨登上湖南段的骆驼峰则可观赏到佛光奇景。
那里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清澈的河流。人们可以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
那里还有“天山明珠”盛誉的天池,湖水清澈,晶莹如玉。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挺拔、苍翠的云杉、塔松,漫山遍岭,遮天蔽日。……”
淅沥哗啦的说了一大通话后,宝宝向往的眯起眼睛,挥舞着小拳头,非常坚定地大声保证,“我一定要找个机会去那里住上几年,好好领略大自然的风光……”
☆、13父子交心
四月一日辰时,北洹太守府衙公告张贴处,贴出了一张告示:
告示称对原回春馆场所的处置将与被解救孩子的安置问题,两项事宜合并处理,告示还称:
……组成有北洹太守府衙官员、当地项儒(指博学之士)和有名望之氏族大家等人共同参与的评判小组。
评判小组成员的名单如下:xxx、xxx、xxx、xx、xxx、……。
所有欲取得原回春馆场所之人士,到北洹太守府衙处报名时,需交纳押金一万两。必须在报名时,将如何安置被解救孩子的方案提交评判小组。由评判小组根据方案的可行性,并征求被解救孩子们的意见后,予以打分。如报名后,不提交安置被解救孩子方案之报名人,将没收其已交纳的押金。……
得分最高者为优选者。如有两名以上人士并列第一,将再增加一场由评判小组成员担任考官的当面考试。面试时由评判小组成员,就对原回春馆场所的处置将与被解救孩子的安置问题,提出问题,由参加面试的人士回答问题。……然后评判打分,得分最高者为优选者。
报名时间:四月一日辰时三刻至申时一刻止。
杜宝茗处置原回春馆场所,与解决被解救孩子的安置问题这些思路,受宝宝影响很大。就连告示的出笼,他也曾拿与宝宝逐字研究后最后定稿。
此公告一张贴出来,就得到了北洹民众的赞扬和支持。人们纷纷议论此事,就连刚到此地的宣威候华秋岗等人,都有所耳闻。华秋岗了解此事的前因后果后,对方案的提出者——杜宝茗赞许有加。
“这个年轻人很有头脑!” 宣威候华秋岗听完华玉对回春馆场所和被解救孩子的情况一番解说后,十分欣赏杜宝茗对此事提出的处理方案。
见父亲夸奖宝宝的哥哥杜宝茗。华玉即炫耀的将自己知道的情况,拿出对父亲卖弄,“杜宝茗与宝宝的大哥岳铁军是结拜兄弟,所以宝宝也称呼他为二哥。这次才艺比赛,就是这个杜宝茗获得了全部项目的头名呢。……”
“怪不得能想出如此耐人寻味的处置方案。” 华秋岗恍然大悟。他突然想起一个问题,连忙询问华玉“玉儿,你拜在哪位大师门下?能否告知为父。”
华玉一副傲睨得志的模样,得意洋洋的告诉父亲,“玉儿已拜于稻钣先生门下。”
华秋岗想很长一会,并也没有想出那个知名大师的名字是这两个字。不禁有些废然而反,“他并不是知名大师吧。那些知名大师里面可没这个名字?”
见宝贝儿子对他谈及的那些知名大师,一副的不屑一顾之神态,华秋岗只能克制自己,平心定气,用缓和的语气对儿子慢慢说道,“玉儿,你说的这位师长名字,为父从前从来没听说过。不知这位先生的才学品德如何?”
华玉察觉到父亲的疑惑不解,忙打断父亲的话,“父亲放心,这位稻钣先生虽然不如你说的那些大师有名,但绝对不比他们学问低。刚才说到的那个杜宝茗,杜公子就是他的弟子。就连北洹书院的院主陈如松,陈老夫子都对稻钣先生赞誉有加,称其所作是卓绝千古之作呢。”
华玉说完一席话后,见父亲还是不很相信,便又说道,“父亲若是不相信玉儿所说,去陈老夫子处细问一番即可。总之,除了拜在稻钣先生门下,其他的人我一概不认其为师长!”
见华秋岗一副心思重重的模样,华玉有些恼了。说话的声音也不由的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