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小汪嘟嘟囔囔的,像是看热闹看了一半突然被老师点名。

可薛霁真还是很羡慕她。

汪裕双眼仍然锁定在棋盘上,嘴上不轻不重地哼了一声:“小真就比你大几个月,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还小?我没指望你像他这么拼命拍戏工作,但你不能因为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局面已经打开,你反要倒退回去追求流量?”

大过年的,这番教训其实有点重了。

老汪就差没指着孙女的鼻子骂她短视。

小汪同学脸色当即就掉了下来……

《巷口人家》是汪宣凝毕业之后的第一部戏。

这部剧播得好,人设又适合发酵推广,是正儿八经算到履历实绩里,使她一跃而上、来到小花梯队最前列的代表作,信心大增的同时难免生出一丝自得。经纪团队说的“打铁趁热”固然是很有必要的,可不探清底、不管不顾的跌进平台S+的项目大坑,光想着趁热接个一番大女主稳固地位,这一步实在走得不算多踏实。

照汪裕的经验和想法,最好的选择,其实是趁着局面打开、实绩在手,以年轻做资本,去尝试正剧领域其他能够得上手的角色,反正目前也没有别人能在这方面和她多做竞争,试错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番不一番的,是那么要紧的事儿么?

薛霁真当初拍《底色》的时候,他也不是一番呀。

可现在有人会否认他在《底色》的贡献吗?

没有!

广大观众一提起这部官场剧,率先想起的就是小沈书记,当年的小学生如今仍然能信手拈来“沈书记演讲”二三段,就更别提把这部剧翻来覆去研究几十遍的影视博主,和各种梗融入平常生活的死忠剧粉了。

他们才不在乎谁是一番,大家只认薛霁真!

可惜了,这份优势,飘飘然的汪宣凝看不到。

她已经沉浸在拳打赵曦菱、脚踩房露的幻想中。

此时此刻,汪裕当着同龄人(薛霁真)的面,一点情面没留直接点出,汪宣凝虽然不至于羞愤,但害臊是绝对有的。她就像是迎头被泼了一盆冷水,浑身透凉的同时,脑子也终于清醒了那么一点。

“我先去厨房看看中午的菜怎么样了。”

这姑娘眼帘垂着,找了个理由就溜了。

汪裕这才推开棋盘,看向薛霁真,语气既感慨又无奈:“她能有你一半懂事,我将来就不用操心你们俩了。”

贺思珩抿着唇笑笑,倒是薛霁真钝钝地眨了眨眼。

无论何时,这种考虑操心、照顾铺垫的举动,总能打动他的心。也许是因为先天的匮乏甚至缺失,薛霁真也意识到自己对这种好感是无法抗拒的。

妈妈的,哥哥的。

往后又有了哥哥的死党缸子、才华。

再后来,是汪裕周璇两位启蒙老师,和长达三个月时间里默默照顾、指导帮忙的贺思珩,期间也不乏陈可、丹德他们的赏识和扶持……

种种善意、爱意,薛霁真都能感受到。

尽管仍然会羡慕别人、为他们的感情感动,但他的血肉、心境已经逐渐充满到饱涨,这种无论何时想起都觉得自己富足、充满力量的感觉,既像放纵日饱饱的吃了一顿大餐,又像睡到自然醒发觉自己还剩好几天的假期能享受~

总之,就是很满足,很幸福!

回去路上,贺思珩笑着问:“这么开心?”

薛霁真侧过脸对上他的目光,认真地道:“对啊,假期虽然结束了,其实我很期待接下来的工作。”稍微顿了一下,他又伸手摸了摸恋人的脸颊,相触的瞬间,两人的目光顿时黏黏地挂着了,“今年一定会很忙,但你别担心,我会想办法和你多多地呆在一起。”

小真老师很郑重地承诺:“我不会冷落你的,珩哥。”

工作是很重要的,可是珩哥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