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李锦余却有些难过。

大荻朝光鲜的外表下,究竟隐藏了多少龃龉和羸弱?

连作为百官根基的读书人都只能露宿河畔借书来读!

回忆了一下原著,发现差不多今年的春闱科考也快开始了,李锦余便衷心地道:“你们这么努力,肯定能金榜题名。”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其他人便笑了起来。笑声中讽刺、自嘲、悲凉一览无遗。

李锦余有些懵懂:“怎么了?”

最初以为李锦余要投河的那人笑了笑:“如今科举不过是走个样子,中举的都给贪官塞了钱罢了哪还有人为了中举读书?不如费心思搞些财去贿赂衙门来的快。”

他指了指这群不过十数人的学子,有些自嘲,“瞧瞧郡府偌大的城池,还在此处读书的也就我等这些罢了。”

李锦余顿时怔住,随后才想起来,荻朝的入官制度是科举和官举结合的方式,官员可以影响最后中选学子的名单;

而最关键的一道殿试,因为原身放手不管,已成为丞相派选拔“自己人”的最佳途径。

最初认识的书生热情地分了一个饼子给李锦余,李锦余下意识接过来咬了一口。

不知是什么面,掺杂着不少的糠皮。

李锦余自己接受良好,但他也知道人类一般是不吃糠皮的。

他忍不住问了一句:“那你们为何还要在此读书呢?”

那学子笑了笑,抬头仰望了一下天空:“识字之初,夫子便教育我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等书生百无一用,也不过剩下这点傲骨,犟着不肯低头罢了。”

望着这寥寥无几的书生,李锦余忽然想起了霍采瑜。

他刚穿过来不久,及时把霍采瑜从内狱放出来,那时霍采瑜身上的伤还未好,还有被娴妃收买的太医图谋不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