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没有将心中的想法,告诉大家,因为我怕他们担心后,反而会制造更大的紧张气氛,我打着手电照入铜箱的锁孔通道中,仔细的查找着,钥匙通道中的每条蛛丝蚂迹,经过半个小时的仔细观察,我终于发现了钥匙通道的不同。
剩下的两个钥匙通孔,虽然表面看里面结构一样,通道内看不到,但是仔细观察后,发现两个通道的进口,一个略加狭窄,我在仔细观察两把玉钥匙,看似相同,插刺不同,但仔细比对,还是能感到一把钥匙,有些滑润稍细。
看准后我果断的,将一把钥匙插入了插槽,用力一拧,也发出了和前两把钥匙,拧后的相同的声音,这下我总算松了口气,看来呆呆刚才是真的插对了钥匙。
我将最后的一把钥匙,也插入了铜箱槽道里,用力向右一拧,铜响内发出“咔吧”一声金属的声响,我心随着这声响,紧张的跳动了起来。
铜箱上面的铜面,“叭”的一声裂开,铜箱居然是由两个半体合成的,铜箱整个开裂后,分开倒在两边桥面上,里面是一个通红剔透的坛子。
坛子如四川泡菜坛子一般,颜色红莹透亮,外形如似玻璃,从外面看,坛子是凸面镜,看不到里面的东西,直能看到里面是圆圆的东西,上面盖了一个红色的盖子。
此时我看的呆住了,忘记了身边的动静,他们此时也围了上来,呆呆擦着脸上骂我的汗水,用手指捅了捅我,说:“开印,你怎么啦,我刚才是骂着玩的,你别吓我啊!你瞧瞧这鱼坛里,怎么有条金鱼!”。
一听呆呆说金鱼,我回过了神,我仔细看着像玻璃的坛子,里面不是什么金鱼,是一个凸镜中变异伸大后的东西,在围着坛子边不停的转动,猛一看倒有点像金鱼的外形。
他们也是看得很好奇,他们问我这是什么东西,这红色的是不是玻璃,我摇摇头,也不置可否。
大金牙说:“在我国古代曾有“琉璃”、“药玉”等多种称谓,真正出现玻璃的时候,是在明清时期,亦称“料”,居有关资料上记载,在清初当欧洲制造的晶莹的玻璃制品传入我国后,颇受统治者的喜爱。
乐于接受外来科学技术的康熙皇帝,决心生产和制造中国自己的优质玻璃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他请来德国传教士兼技师纪理安作技术指导,建立了清宫玻璃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