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缘深厚,在国师这一脉这儿指的可不是位高权重、平安长寿、多子多福……什么的,而是专指能说话算话。
具体一点说,就是能让当前~执~政~者,包括皇帝,监国的太子,或者摄政王,充分信任且听取意见并保证履行承诺的本事。
国师人老成精,眼光不凡——实际上他看出的“福缘”跟小金的“直接加寿命的福报”也完全不是一码事儿……他很看好林海,主要就是看好林海对将来执政者的影响力。
老道士和他的爱徒各自卜了一卦,卦象上看,林海正是他们这一脉的贵人和转机所在。到时候兴许林海只要一句话,就能留下几位徒子徒孙的性命。
顺带一提,老道士和他的徒子徒孙的确多有修为在身,只是看着再仙风道骨,又能神出鬼没,他们依旧是人——当年他们让禁军围了个正着,才不得不乖乖就范。
这位给太上皇炼丹挑药的中年道士得了这一卦,不说喜上眉梢,但那周身的气势一变,伺候他的小徒弟都看出了几分。
小道士瞧着中年道士的脸色,小声问,“师父,喜从何来?”
中年道士一脸慈爱地看着小徒弟,“不论如何,总有生机,缘何不喜?”
他为太上皇炼丹多年,他不会以为自己还能侥幸逃生,但年幼的小徒弟却不该有此一劫。
小徒弟还是半大少年,当即咧了嘴。
太上皇的寝殿中,亦是灯火通明,太上皇撑着下巴斜靠在榻上,光是远远瞧着,一股暮气扑面而来。
太上皇沉默许久,忽然拍了拍枕在自己腿上的令太妃,“也不知道还能护着你们多久……”
令太妃睁开眼,柔声道,“快了。”她扭过头望向太上皇,“宸儿也快回来了。”
宸儿……光看这名字,就知道太上皇对这个儿子寄予了何等厚望。
而在千里之外西北大营的大帐之中,义忠王亦是孤枕难眠。
正值四月好光景,西北业已回暖,翻来覆去睡不着的义忠王干脆披上衣裳,在帐外随意走走。他的心腹太监和侍卫们则稍微落后几步,跟在后面。
却说跟着义忠王来到西北的太监,可是从进宫起就伺候他家殿下的老人。
作为太上皇与义忠王父子那场激烈的冲突的见证者,甚至在天下这对最为尊贵的父子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已然动手并动用侍卫的时候,他就在墙角儿瑟瑟发抖……
果不其然,这次父子冲突就以太子被废收场。
这小太监本以为以为自己看了太多听了太多,静静等着赐死的时候……又被废太子亲口要到跟前继续伺候。
他再见到殿下,就猛地跪在地上,红着眼眶道,“愿为殿下效死!”
废太子还笑得出来,“我把你要来,难不成是让你死的?这话以后不要说了。”说完,扭头就走了,只给这小太监留下一个高大又潇洒的背影。
“春和,过来陪我说说话。”
义忠王开口打算了太监的回忆,他立即快步上前,在王爷身侧站定,微微躬身道,“回王爷的话,奴婢听着呢。”
义忠王已经收到了好几“轮”京中来信,媳妇有孕的狂喜很快被后面的事情……接连冲淡。
反正义忠王现在的心情不怎么好。
“春和,他就非得我断子绝孙才能出气不成?”这个他显然指的是太上皇。
王爷问这个……
纵然春和半生都在伺候义忠王,又素来以直诤闻名,这话他都不敢接——确切的说,是不敢把他的想法以实相告。
春和斟酌了片刻,才轻声道,“不依不饶的是那一位才对。”那一位,说的就是令太妃了。
“那也是他默许,不然谁敢听令照办。”
虽然王爷说得是大实话,春和也不能不劝,“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兵来将挡,王爷无需担忧。您带军在外,那位反而不敢再妄动。”
若是让令太妃自己拿主意,那真都是妇人手段,比如下毒……不是他小瞧令太妃,别的她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