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病弱白月光 千里孤鸿 2885 字 3个月前

其实从原主的记忆里,她是知道的。

这幅身体是被人推入水中的。

帝王已下令查处,但最后却不了了之。

这其中纠葛原因,着实复杂。

不过这时候,她又想到自己所钦佩的萧相应是已来了京城,正在准备来年春季的考试。

她看了准确的史书,对这个时间记得很清楚。

永平六年初,柳州萧灵隐在科举考试之中,拿到了第一,成为晋朝年纪最小的状元郎。

第66章 第三个世界04

旅舍出来的萧灵隐, 一身当朝士子最为寻常的服饰, 圆领白衫, 面容俊朗清秀,文质彬彬。

大街小巷不少人正在叫卖着端午“节物”, 小贩手中提着竹片,柳条编制的各式篓子里放着刚摘下来不久的桃枝、柳枝、葵花、蒲叶、佛道艾等。

京城外的河道边杨柳依依,柳絮飞飞, 时人士子游子出行,亲朋好友往往折柳相送。

萧灵隐早在家乡时就听说过京城繁华,对街道上的络绎不绝的行人倒是不曾吃惊过。

他出身地柳州,素有难治之风,因其城内人人皆好诗书, 亦识法律。

凡是有点家底的家中都摆着不少的诗书, 尤其法律文书更是人人家中皆有一本, 既是受了文气之熏陶, 街道上的行人也多出口成章。

但毕竟只是地方城市,不像京城,直通五路, 四面八方全国各地的人们都纷纷聚集一堂, 热闹非凡。适逢端午佳节,早在五月初一, 街道上就开始热闹了起来, 叫卖声连连不断, 气氛越发的活跃。

晋朝对人员的流动限制较小, 也并非要过多的文书,所以一路跋涉而来,他虽丢了身份证明的文书,但凭借着学识和才干,夜宿僧侣庭院,途中又受了不少资助,倒也不算过分疲累。

只是,这几天,他倒是几分奇怪。

他的这副身体,仿佛住了两个人。

早在三天前,他从旅舍醒来后,便发现自己时常失去了一段时间的记忆。

最初,对此事,他自然是惶恐不已,甚至第二天赶早去了附近的佛庙祈福。

他虽向来不信神明,但也毫无半分办法,又不敢随意告知他人,成为别人眼中的笑话。只能任由为之,毕竟他人的行止举动并无其他不妥当之处,由此可见自己失去记忆的这段时间还算是一个正常人。

好在后来寄居在自己这副身体的另一人仿佛也明白了目前的事实,开始在自己不在的时候,在纸上写下当天做下的事情,一一告知,事无巨细,犹如日记。

这一点其实也并不惹人奇怪,当朝学士,文坛上不少知名的文豪都爱记日记。

为图方便,萧灵隐也开始记载自己清醒时所做之事,让身体上那个不知名的鬼魂知道。

因此他住的旅舍里不得不备些纸张,毛笔和墨水。

最初见到小桌上那带着微黄色的纸张上面记载的事情清清楚楚,用词精准独到,一手端正小楷体度端庄,气雅雍容,萧灵隐最初见之就颇有几分感慨,由字识人,他已知附身在他身体上的鬼魂一定知识渊博,才学惊人。

只是这字倒是和自己的有几分相像,只不过一个成熟稳健,一个俊逸洒脱,犹如同一人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互相对比。

他师从川蜀之地文坛大儒徐道远,饱读诗书,是当地颇有声望的才子。幼年时习练书法,初学前朝知名书法家阳旭子,后学前朝名家陈朴等,苦练多年加之在诗文一道颇有灵气,因此写得一手被恩师称赞,同辈羡嫉的楷书。

从第一张两人都各写一半,字体稍有悬殊的书稿,到现在压根看不出来什么差别,萧灵隐只能暗叹一声,那人模仿能力甚强,如今字迹与自己竟无半分差距。又想到旅舍里那人画下的几张书画,笔触潇洒灵动,所描之景幽雅明润,却又带着几股少见的恢弘辽阔。

墨色浓淡适宜,气韵悠长,的的确确都是上等之作,萧灵隐心底倒是很是佩服赞赏。

既是到了京城,在旅舍中修养了几日后,萧灵隐便打算拜访恩师早年的朋友,如今官拜正三品翰林学士方文彦,方学士在文坛名声不小,早年间和萧灵隐的恩师徐道远是同期进士,两人交情不小,这些年来也多互通书信,对他这个好友早早就市场称赞的弟子也挺看中的。

方文彦如今五十有六,面黄带须,身形瘦弱,文识丰富,性情平淡。

一身宽窄紫衫,坐在上座。听从了他的遭遇后,也大叹一声,人世凶险。又谈及被人所救,带入京城,留赠银两之事,亦多加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