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桓容更加震惊。
桓容好歹和郗超接触过,也知道部分历史走向,石劭却是无论如何想不明白,身为郗氏子,如何能做出这种事来,将亲父害到如此地步。
哪怕是各为其主,此也非人子所为!
“郗使君之意,是想请阿母出面,入台城说服太后?”
“是。”刘牢之重重点头,解释道,“使君身陷困局,能解局之人唯有太后。”
郗氏已是山河日下,如果郗愔再被谋算失去官位和兵权,曾显赫一时的郗氏恐将沦为二流士族,再无同王谢高门比肩之日。
为保住权利地位,郗愔必要孤注一掷,想方设法请下圣旨和懿旨。天子是个什么情形,群臣有目共睹。能否请下太后懿旨,才是最终翻盘的关键。
刘牢之讲明事情原委,耐心等着桓容回答。
他没有摆出双方结盟之事,也用不着说于当面。桓容并不糊涂,不用细想就能明白,一旦京口和北府军落入桓温之手,他将面临些什么。
桓氏父子不睦,桓容先被逐出建康,赴任途中又遭截杀,足可说明问题。
如果郗超的计谋得逞,徐、兖二州易主,桓容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说揉圆捏扁都是客气,十成会被榨干最后一丝利用价值,死得无声无息。用不着渣爹亲自下手,他那几个庶兄都会乐意代劳。
归根结底,这件事不只关系到郗愔手中的权利,更关系到自己的项上人头,容不得半点轻忽。
“请刘参军转告郗刺使,容定不负所托。”为了自己的小命,桓容都必须努力。
“多谢府君高义!”
刘牢之正身拜谢,带上桓容许诺的书信,当日便离开盐渎返回京口。
站在甲板上,刘牢之回望已经变成“大工地”的盐渎西城,尤其是建在县衙两旁的石屋,神情微现几分复杂。
身为领兵之人,自然懂得城防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