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朗难以短时间内将贺琮一击致命,见卫刚发信号弹求助,当即退出战圈。在生活中磨砺得久了,再憨直的人都能学会“吃一堑长一智”,何况苏朗本就是个机变灵活的人,为了活命,什么仇恨都能暂时放下。
这会天色微白,照得长街景物清清楚楚,再留下来实属不智,甚至很有可能白搭上这几十号的人命,也未必能杀死贺琮。
苏朗暗骂晦气,本来今天的时机非常好,只要再拖延几刻钟,就是累也能把卫刚等人累死,到时候只剩贺琮一人,那就摆明了要成为瓮中之鳖,可惜天时不佳,他们从太子府出来的太晚。
苏朗朝着贺琮,恶毒的诅咒:“暂且饶你一条贱命,早晚我会讨回来。”说罢,一声呼哨,带着黑衣人逃之夭夭。
这回贺琮是再不敢耽搁了,立刻带人回府。他如何追查,如何与太子结怨,甚至心态发生何等变化,又有了什么打算,顾卫卿都没放在心上,贺琮坚持不许她先回建宁,她就老老实实的窝在王府,关起门过自己安稳的小日子。京城形势却越发严峻,继贺琮遇刺后,太子贺璋也遭人袭击,当场就从马上摔下来,扭伤了脚,原订要去漠河的行程不得不耽搁下来。
贺琮暗骂一声:“这苦肉计也使得太蹩脚了吧。”
说实话,他并没像个无知顽童,受了委屈就告到爹娘跟前,希望他们充当公平的决断者,还他一个公道。兄弟之间,不管是小打小闹,还是刀剑相向,都是一笔笔的糊涂帐,根本辩不清究竟谁对谁错,小时候如此,现在也这般,贺琮心里有怀疑,他也只是加派人手自己查,就是顾卫卿在太子府中毒之事惊动了太医院,陛下亲自问询,贺琮也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
且不说顾卫卿并未有实质性的伤害,就是真被毒得要死要活,比如周萱,至今没醒,贺琮也相信贺璋有推出别人做“替罪羊”的本事。贺琮倒没有“不杀无辜”的觉悟,他只是选择了更谨慎的方式而已,他没有绝对的实力,这么早就揭竿与太子为敌,毫无胜算不说,只会让自己过早的成为朝臣们的攻击对象,实在得不偿失。
他如此平静,贺璋反倒一反常态的沉不住气,那样懂事,让人省心,满嘴都是责任、情怀,心系社稷百姓的人,头一次当了逃兵。
贺琮好笑:他在怕什么?怕他不在京城期间,自己会翻出什么风浪来?他也太谨慎了些,自己如今哪有那个能力?
贺琮还是低估了贺璋,他留在京城可不是为了对付他,而是周家。先是推荐周稗代他去漠河,两个月后传来消息,鞑靼人突袭漠河,周稗仓促应战,因兵力不足,死于乱军之中,连具全尸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