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卖天诚 (1)

传奇大老板 牧三河 14088 字 3个月前

天诚集团旗下有七家企业。

建筑公司四家,两家建材公司,一家运输公司。

四家建筑公司是集团的支柱企业,其他三家都是为它们服务的小企业,可以无视。

这两年房产泡沫逐步开始破裂,就连地产商都很难从银行拿到资金,对建筑承包商更是层层把关。

融资公司和个人更是如此,除非是极好的项目,否则绝对不会把自己的钱往黑窟窿里塞。

所以只要天诚集团释放出消极信号,不但所有贷款、融资途径将会断裂,债权人更会想办法把钱要回来。

所以准确地说,林风安排的两个步骤,在实际操作中要颠倒一下顺序。

但林风觉得这还不够,所以他又加上了第三条。

“介绍高利贷给王猛。”

如果王大树进去了,短时间无法脱身,公司又面临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以王猛那个性格肯定会铤而走险。

到时候那些比魔鬼还要贪婪的家伙,自然会把天诚集团啃得连渣都不剩。

“然后联系一下胡一海和寒老板,准备好资金,趁机收购天诚集团旗下的企业。”

“我们要收购吗?”张思雅问到,在她看来这也是个难得的机会。

林风摇了摇头,这种需要投资大量资金运作,还要劳神劳心去管理,但顶了天只有20年利润的企业,根本引不起他任何兴趣。

不如拿去做个顺水人情。

张思雅三人走了之后,林风也没有时间闲着。

林易很轻松就找到了陆力,可能是王大树觉得,林风不会知道几年前那些事,所以把他安排在天诚集团附近的一家小医院。

其实林风根本不用亲自过去,他的案底还没消,只要打个举报电话就行。

到时,那个被他打断手脚的包工头,自然会坐在轮椅上对他声泪控诉。

警局也接到上面的通知,一定要对陆力严加审讯。

当警务人员翻开陈旧的档案,意外地发现好几起悬而未决的案件,都和这个头发焦黄的人有关联。

审讯持续了几天几夜,陆力终于认罪伏法。

但当他听到这些罪行至少要被判30年有期徒刑时,毅然决定供出背后主使,以期望减少自己的刑期。

于是王大树被警察从他的办公室带走,天诚集团的高层茫然无措,其他股东尝试着要将他保释出来,结果发现以前都很好说话的警察,在这件事情上态度异常强硬。

大家都看出来了,这是有人在搞王大树,但又没有任何办法。

王大树怎么发家的,大家心知肚明,这几年是收敛了,早些时候,阴狠毒辣的事干的可不少,随便翻翻,也能把他翻倒。

王猛得知他老爸居然被抓了,惊得从病床上跳了起来,不顾身上的伤势,回到天诚集团主持大局。

他的想法是,无论如何也要把他老爸先捞出来。于是他试着找关系,却处处碰壁,别说捞人了,想要见王大树一面都很困难。

当他感到捞人暂时无望后,财务经理又告诉他,各分公司都在吵着要材料款、施工费用。

但总公司的账上,一分钱都没有。

“钱呢?”

财务经理说道:“前几天为了偿还银行担保的一笔过桥款,抽走了一亿资金。”

“既然是过桥款,为什么银行会从我们这里收回?”

“当时银行的李主任和王董说好的,先用公司的钱把过桥款还了,银行这个星期就把贷款放下来。”

“结果呢?”

财务经理无奈地摇摇头:“如果王董没出事,估计有可能。”

他没说的是,现在绝对不可能了,银行不会把钱借给董事长都牵扯进刑事犯罪的企业。

其他的融资公司更是如避蛇蝎,别说借钱,连口茶水都没有。

没有资金的支持,所有工地在几天之内都停工了。

供应商、已经融资的公司或者个人,在得到消息后,更是不约而同地上门,吵闹着要他还钱,天诚集团门口停满了车,王大树那么大的办公室,每天都坐满了来要账的人。

王猛哪里遇到过这种情况,整个人都要崩溃了。

财务经理最后悄悄塞给王猛一张名片,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

王猛当然知道这是什么,几经犹豫,最后还是打通了上面的电话。

因为他觉得只要他老爸出来,一切就会再好起来的,所以给这些高利贷多一点利息没关系,只要能帮他撑过眼前这段困难时期。

只是他太低估了高利贷的手段,那种利滚利的结息方法,就像一个滚动的巨大雪球,几天不见就涨了好大一截。

但后悔已经晚了。

看着那疯狂攀升的数字,还有高利贷们一天比一天狰狞的脸,王猛吓到了。

他想尽一切办法见到王大树一面,话还没说完,就被狠狠扇了一个耳光。

王大树知道自己这一次彻底完了

,不光要面临法律的惩罚,公司也面临巨大危机。

他毅然决定,全权授权给王猛,壮士断腕,变卖部分分公司,先把高利贷的事情搞定。其他股东要是想低价割舍股份,趁机把他们清理出场,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他知道王猛不懂,所以再三嘱咐他,财务经理是他的老臣,什么都多听他的意见。

王猛回到公司后,财务经理果然表现出了应有的精明能干,又一次介绍了两个人给他认识。

荣成二建的总经理胡一海,以及容城的地产大亨寒明浩。

他们愿意以相对公正的价格,收购天诚集团旗下四家建筑公司,和它们所有的项目。

对王猛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

所以这笔巨大的生意,只经过了两天的短暂谈判,就宣告尘埃落定,双方会计迅速开始清算和交接。

这种交易速度,足以刷新容城公司买卖的最高记录。

因为多拖一天,光是高利贷的利息就是惊人的数字。王猛觉得与其斤斤计较,还不如早点把这件事情了断。

而且,他觉得建筑公司就是空壳子,没什么固定资产,资金也是借来的,卖了也不可惜。

在建的项目更不用在意,反正现在也没钱去经营,拖下去反而会延误工期,光是赔偿金就吓人。

如果这笔交易传到外界,肯定会有人大骂胡一海和寒明浩奸商,因为他们出的价格,最多是正常价格的六成。

王猛会对公司的价值严重估计不足,财务经理是第一功臣。从王大树被抓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为自己谋求后路。

张思雅非常适时地派人跟他接触,然后指给他一条赚钱大道。

所以他向王猛介绍高利贷,拿提成。

忽悠王猛低估公司价值,低价卖给胡一海和寒明浩,拿提成。

向那些想提前要回资金的,要回扣。

反正没人知道,他就放开了捞钱,疯狂地敛财。

至于天诚集团到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关他屁事。这几天挣的钱,抵得上他在公司做一辈子了。

而王猛还傻不愣登地觉得他很靠谱,几次帮他解决了燃眉之急,不愧是跟老爸一起打天下的老臣。

到最后,虽然公司几乎没了,王猛手里还有一笔不小的资金,这让他感到很满意。

他知道这些年老爸从公司分到的红利也不少,所以只要他老爸顺利出来,卷土重来东山再起,那是易如反掌。

胡一海和寒明浩心照不宣地瓜分了大半个天诚集团,高利贷也心满意足地拿到了巨额的利息,其他股东虽然亏了不少,但至少成功拿回了本金,王猛再大笔一挥,欠人的都给了,无债一身轻!

表面上看起来,皆大欢喜。

王大树在小黑屋听到这些消息,当场就气晕了过去。

他让王猛断腕,谁想这个蠢货居然把手脚,甚至连脑袋都砍光了,辛辛苦苦打拼了十几年的基业,毁于一旦。

------------

125章 天凉好个秋

天诚集团倒了,林风的心情却平静如水。

以暴力和阴暗手段建立起来的商业国度,其基石就像住满了白蚁巢,早已千疮百孔。他不过是轻轻推了一把,加快了它倒闭的进程。

王大树还在小黑屋里焦虑和哀叹,至于最后会不会坐牢,林风倒不是很关心。

这半个月,他的生活过得很平静。

每天上课、放学,和三个舍友撸撸串,陪吴灵珊逛逛街。

老唐的第三家分店如期开张,秉承了一贯的低调风格,但还是收到了像小山一样的花篮,还有好厚一叠红包。

这让他开满了菊花的脸上洒满了阳光,从早到晚都笑得那么灿烂,摸着他那辆宝蓝色的玛莎拉蒂总裁感叹人生无常。

期间让林易回了一次林家村。

别墅的装修已经快要收尾,为了能够尽快入住,王国良在潮湿的房间里,摆上了十几个炭火盆。

村外的小桥仍在缓慢施工,二叔的车停在那里,都快被灰尘盖住了,还被几个熊孩子把车胎的气放光了,反光镜也没了一个。

货车司机早就在路旁搭起了小帐篷,搬来了锅碗瓢盆灶,过起了浪漫的露营生活。

虹云茶的产量也有小小的增长,这个月收获了400根茶尖,林风觉得很满意。

还有方一建终于从浪花公司出来了,林风给了他一瓶鱼饵,开始组建钓鱼队,准备大展拳脚。

算算日期,感冒药的配方审批也应该快下来了。

郑健那边早就憋足了劲,就像站在起跑线后,随时准备朝前冲刺的运动员。

林风去市场买了一大堆的瓶瓶罐罐,还有两条长长的实验桌,两排中药专用的货柜,布置在地下酒窖的一个角落。

然后随意买了些中草药放在里面。

这些都是用来做样子的,感冒药的需求量太大,没有点东西在这里,就算是林

易这么简单头脑的人,也会绝对可疑。

布置妥当之后,地下酒窖的角落,有了化学实验室的感觉。

应付眼前的情况,应该足够了。

林风接到了张思雅的电话,说胡一海和寒明浩要来拜访。

用虹云茶来待客,已经是林风的习惯,瞬间飘满整个客厅的茶香,总是能够让人心情舒爽。

胡一海两人是专程来致谢的,天诚集团四家建筑公司,已经顺利接收。

“感谢的话我也就不多说了。”

作为作为容城二建的老总,胡一海最近的风头很盛,颇为意气风发。他从精致的爱马仕手包里拿出一张支票,鲜红的印章看上去刚刚按上不久。

“这两百万是我从总公司争取来的,虽然不多,还是请林老板笑纳。”

相对于这次的收购,两百万真的不多。

不说两家建筑公司的资质和业绩,光是如今手上的项目,就能给容城二建带去几千万的效益。

但林风知道他们是国企单位,能拿出这些钱,确实很不容易。

寒明浩也拿出了支票。

这个壮得像山一般的男人,天生就是豪爽的代名词。

八百万。

确实超出了林风的预料,就连一边的张思雅都有点意外。

“别推辞,这是你应该得的,”寒明浩抢在林风之前开了口,“你知道我的性格,你要是不收下,就是看不起我这个朋友。”

胡一海笑着说道:“寒老板是豪爽人,真是让人羡慕。”

寒明浩爽朗一笑:“有什么好羡慕的,我倒是羡慕你,每个星期还能去钓两天鱼,我天天却忙得脚不沾地。”

林风看出来他很开心。

寒明浩做的是地产开发,每年最少都有好几个项目,早就想有一家自己的建筑公司。现在如愿以偿了,而且还花的是白菜价,心里的高兴非常自然地流露在脸上。

林风把两张支票交给张思雅:“你先收着,用作发展基金。”

这一举动让两人感到意外。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就是给林风的好处费。

张思雅笑着收好支票,然后说道:“上次一亿过桥款,一共收了四百万的利息,郝老和我的意思也是把这部分钱拿出来,作为发展基金。”

“你们……”寒明浩愣了愣,最后一拍膝盖,“你们这样做事,真让人羡慕。”

寒明浩的感慨发自真心。

他经历过太多的合作,谁不是赚点钱就拼命往自己口袋里装,剩下一分钱都要撕成几片。

再看看人家,没人急着分账不说,光是这彼此之间的信任,就足够让人羡慕不已。

这才是做大事的气度。

或跃在渊,他隐隐觉得,林风很快就会在商界崭露头角。

送走了胡一海和寒明浩,林风和张思雅具体讨论了发展基金的事。

这些钱将作为自己的企业、公司的周转资金,公司按照市场利率付给利息。有这样一笔钱在,在资金出现周转不灵的时候,就会非常方便。

不用向银行贷款,更不用再向股东筹募资金。

等发展基金有了一定规模之后,可以做适当的场外投资,进军金融市场,当然这是后话。

“最后还有个好消息。”张思雅说到。

“感冒药的审批下来了?”

“嗯,”张思雅点点头,闪亮的双眼里流露出一丝疲惫,“好不容易。”

林风有点意外地看着她。

在容城,如果连张思雅都说不容易,那看来真的很不容易。

“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

“问题不小,”张思雅不打算隐瞒,说到,“最初我察觉到有人暗中阻挠,便想看看是谁。但到最后我却发现,这个人隐藏得太深,到现在我都还没有确定。

“我请我爸打了几个电话,审批这才正式进入程序,但还是遇到不少阻力。后来我爸听了我的介绍,觉得这感冒药不错,便让我把审批申请越级送去了国家药监总局。”

林风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感冒药审批,过程居然如此曲折复杂。

张思雅默默付出了多少努力可想而知,背后那个暗中阻挠的人,在容城的能量也可见一斑。

“好在终于下来了,”张思雅说到,“以后运营的时候,只要我们自己把控好,不出问题,相信也没人能奈何我们。”

“这倒是,但这始终是个隐患。”

“我认为这个人是冲着郑健去的。”张思雅分析到,“之前容飞药业被人不声不响,打压得快要倒闭,在容城拥有这种能量的人和企业不多,所以我判定应该是同一个人。”

“但愿他以后别来搞事。”

林风心道,那些把人搞破产的事情,他觉得偶尔做一次就足够了。

------------

126章 霸王条款

感冒药的审批过程充满了曲折,但都被

张思雅一个人默默承受解决,而且也只告诉了林风。

消息传到郑健那里,他激动得只匆匆丢下一句“我马上过来”,然后就挂了电话。

用不用这么兴奋,林风看看时间,不知不觉已经晚上11点,不由无奈地摇摇头。

“时间不早,那我就先走了。”

张思雅这段时间操心太多,现在事情顺利,紧绷的精神突然松懈下来,感到一阵疲累。

让林易送走了张思雅,林风估计郑健还有一段时间才会过来,便想着先把感冒药订购了。

来到地下酒窖,从保险柜里拿出宇宙商城专用手机,在收藏里找到感冒药。

这次要买20万的大包装了。

10万粒听起来很多,但也就5公斤不到。

商城除了普通快递,还有空间传送、实时到货的服务。

林风本来想体验一把,但结算的时候发现,使用一次空间传送服务,需要支付100万的使用费,便取消了这个服务。

这点小东西,实在没必要动用这种大杀器,会把成本摊得太高。

等以后一次性购买的数量多了,或者特别贵重的东西时,再来体验这种高大上的贵宾服务。

这次他一次性买了100万粒,花费200万,可以加工出50万包林风特效感冒药,他觉得刚开始有这点量应该足够了。

郑健来的时候,带着一个纸盒子,这是他做的包装样本。

就像普通额感冒冲剂,上面的商标和log也很中规中矩,内包装是绿色的易撕塑料袋,已经装好了药剂颗粒。

“我是这么打算的,”他撕开一个小包说到,“这里面是我们车间自己调制的中成药颗粒,主要成分是膨化红糖。我考虑到你的药剂没有气味,所以加了几味便宜的中药制剂进去。”

林风拿过来闻了闻,果然是淡淡的甜味,还有中药气味。

这种方法很好,毕竟他的感冒药每一小袋只有一点点,掉在地上都有可能找不到。

“你这么大的盒子,准备装几袋?”林风问。

“10袋吧。”

林风听了直摇头。

“装那么多干什么?”他说到,“我们的感冒药吃一袋就好,你装10袋卖给谁?”

“可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不用跟别人一样,而且你这包装也太普通了。”林风想了想,从手机里调出张思雅找人设计的包装盒,“外包装按这个标准来,体积小一点,一盒里面只装一袋。内包装也不能这么粗糙,别让人一看就像便宜货。”

“这么好的包装,会摊高很多成本。”

“怕什么,卖贵点就是了。”说起成本,林风又问,“你这一袋红糖粉连包装多少成本?”

“不到两毛。”

“做最好的呢?”

郑健想了想,回道:“至少要五毛。”

林风听了不由苦笑:“两三毛钱还计较他做什么?”

他是不知道,现在的生产企业利润有多薄,只能靠数量赚钱,大头都被中间商赚走了。

而他自从做生意以来,因为根本不存在竞争,货卖独家,价格自然是他自己说了算。

但郑健却不理解他这种模式,所以理念上才出现了分歧。

“外包装的材质可以简化一下,批量生产也就两块钱一个,加上内包装五毛,也才是两块五的包装成本。”

才两块五,郑健心道要是把这两块五省下来,一年该多赚多少钱?

林风继续算账:“我提供的药剂,两小粒的成本是4块钱,加上生产上的硬性开支,我想出厂总成本不会高于7块吧?”

“差不多。”郑健点头说到,“但7块已经高到离谱了,就算是黑加白、克康这些大牌,他们的出厂价最多也就几毛钱。”

“他们有我们的效果吗?”

郑健摇头,不但效果不及,很多还有轻微的副作用,比如打瞌睡,损害肝脏等。

“那不就行了。”

“那我们准备怎么定价?”

现在普通感冒去一次医院或者诊所,最少也要十几块,稍微严重一点的几十块,挂点液体就是一百好几十了,如果要拍片,没有两三百下不来。

所以虽然决定走大众路线,但定价没有必要太低,大多数人能接受就行。

“出厂价的话,就定20块。”

郑健以为自己听错了。

20块的出厂价,那市场零售价要多少钱?50还是60?

一个感冒药而已,这么贵会有人买吗?

他原本以为林风会把出厂价定在10块左右,有20~30的利润,就已经非常可观了。

“太高了吧,虽然利润大,但市场占有率就有限了。”

“不贵,”林风说到,“至于市场占有率也不用担心,我们规定市场零售价格,来确保市场份额。”

“怎么规定?”

健从来没听说过还能这样,就算工厂再牛,最多也只能影响市场价格,而不能规定。除非搞那种工厂直销,但现在看来肯定还没达到那个条件。

“这简单,我们跟代理商签协议,如果他们的区域内,零售价格超过30元,我们就罚款,或者取消他的代理资格,他们自然会想去办法。”

“可他们会同意吗?”郑健心道这简直是霸王条款。

“不同意就算了,我想有的是人争破头做代理。”林风说到,“还有几点你要注意一下,第一,代理区域以市为单位,代理保证金不能便宜,同一个代理商只允许1个市的代理权。

“第二,现款现货,概不赊欠。

“第三,和我们合作的代理商,不允许再代理其他公司任何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