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来到洛阳城内,宫城外的一家客栈住下来后,不过两日便知道了明帝对此番三位高僧等的安排。
三位高僧和汉朝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后,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三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鸿胪寺”暂住。
鸿胪寺便是朝廷处理使节和外交的最高衙门。
在不久之后,汉明帝便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从此三位高声和鸿胪寺派来的一些汉朝学者,开始翻译那些佛经,提多迦、摄摩腾和竺法兰三位高僧,翻译之余,他们在白马寺中也讲授佛法,最终花费数年之力,翻译出《四十二章经》这东土第一部翻译佛典。
这些都是后话,长生在洛阳城中,主要是想寻找一个悟性深厚,与佛法有缘之人,向让他拜提多迦为师,从此正式在汉地传佛,不然不用他亲自来洛阳。
长生一连在鸿胪寺内外外观察了数日,寻找一些有缘之人,却最终都是经不起他的考验。
他随意在地上扔些铜钱,或者让用幻象中的美色等等诱惑,那些人很少能经受住考验的。
有个别可以经受住考验,却没有愿意舍弃家中老小,剃度出家的。
长生不由苦笑起来,这多少还是因为他这个孝道天君这些年的孝道传播的关系,让人们更加重视伦理家庭,如果能活下去,绝对没有人自愿出家。
长生无奈之下,想起玉帝曾对他的建议,让他在百多年后大劫时,借助佛教之力,他灵光一闪,便想到了曹家人。
到如今长生已然隐约明白,他改变曹家一脉气运,最后得了好处的恐怕便是曹!
只是曹操和他的父亲曹嵩真的算起来,并不是曹家的后人,曹嵩乃是曹腾的养子,据说是收养自夏侯家,不过夏侯家也是汉朝名门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人,这两家早有联姻,曹腾收养的曹嵩说不定也有曹家的血脉。
这些长生却是懒得理会,也不管为何偏偏是曹腾入宫做太监后,他的后人反而能继承了龙脉,他现在需要寻个学佛之人,曹家的人对他是言听计从,也懂得事情的重要性,必然会答应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