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冷对

田园小酒师 蓝牛 7194 字 3个月前

梁凤娘出嫁是过年的时候就定下的日子,梁家的亲戚也都早早的赶了过来添箱吃酒,这个时候拖家带口赶过来,还喊着晚了的人,让坐在外面吃桌席的人都奇怪起来。

梁三智正在外面,一看来人,顿时惊喜,快步跑过来,“大郎!?是大郎回来了!”

众人一听是梁大郎,仔细一看,还真是,都欢喜的说梁家大团圆了。

马氏急急忙忙跑出来,她都有一年半没有见到儿子,没见到孙女了。

梁贵和樊氏等人也都出来。

梁大郎因为念了识字,无心考功名浪费家财,早早就出去做了学徒,连媳妇儿常月梅娶的也是外地的人。之前生了闺女,在家里养了几个月,一家三口就又跟着梁大郎岳父出去了。

本来说是过年回来,因为常月梅刚刚怀孕,路途遥远,马氏盼着常月梅能生个孙子,没让他们回来。不过常月梅生的又是个闺女,这出了月子,养的差不多了,就趁着天还没太冷,正好梁氏生子,梁凤娘出嫁,早早赶回来。

看着骡车上下来的高大英俊的大儿子,马氏两眼酸涩,“大郎!”

梁大郎快步上前来,撩起衣袍,就给梁贵和樊氏,梁大智马氏跪下,“爷爷!奶奶!爹!娘!不孝子孙,回来了!”

樊氏忍不住老泪涌出,嘴里喊着大郎,忙扶他起来。

梁贵也应好。

后面常月梅把小女儿给身后的人,也上来和跪在梁大郎身旁,给梁贵几个行大礼。

马氏赶紧扶她起来,“娃儿呢!快把娃儿抱来给我瞧瞧!”

“亲家!”梁贵已经看出来,跟着一块来的人是常月梅的爹娘,笑着上前拱手。

常远平哈哈笑着上来,“老亲家!咱们可又见面了!”

俩人握着手,不停的笑着问好。

常月梅的娘柳氏和妹妹常月荷抱着大闺女梁大妞和梁二妞笑着上前来跟樊氏,马氏打招呼。

樊氏和马氏连忙接住梁大妞俩娃儿,问好声笑声不停。

黄氏和赵氏,梁氏也都认识常月梅的爹娘,从梁大郎成亲来,常月梅生大闺女来,都住的不短的时间。也之所以,梁家有东西两大跨院。

众人一番厮见,赶紧让进家,又有本家的人打招呼,亲戚上来说话的,热闹非凡。

梁大郎忙问花轿走了多会,他现在追上去,“之前就安排好了日子,赶回来看望姑姑!正好赶上满月。路上下了一场大雪,大妞又着了风寒,晚的都没赶上。”

“不用赶了!那边估计也早拜了堂了。反正他们还要三朝回门,到时候再见不迟!”梁贵笑道。

常月梅笑着问小六。

韩氏一听,忙把小六抱过来。

常月梅抱起小六,夸娃儿长得清秀,“长大肯定又是英俊潇洒。”悄悄塞了个金锁片进襁褓里。

韩氏看见了,看看她,没有吭声。现在巴结梁氏的人很多,小六又刚满月,都整好拿着这个来行事。

马氏红着眼,眼神就从大儿子身上移不开,招呼他们,“都先吃饭!你们赶这一路,天寒地冻的!”

底下帮忙的本家媳妇儿赶紧端了热汤来。

众人重新坐下,热闹欢喜的吃了饭。

吃完桌席,还有好些人不走,留在梁家这边说话,或者听他们说话。

早前村里就说梁家肯定要办个大作坊,以后年年酿酒。这还没到年底,长孙就叫回来了,他又是一只在外面当掌柜学徒的,这大作坊只怕过了年就办起来。年前就得商量好。

一直到送嫁的梁二郎和本家的几个兄弟回来,又是一番高兴的厮见。

因为窦二娘定亲退亲的事,梁二郎很是低沉,见到大哥回来,终于大喜高兴起来。

兄弟见完,梁大郎问起孙家婚事办的咋样,有没有怠慢妹妹梁凤娘的。

现在以孙家和梁家的差距,孙里正又不是蠢人,就算偏心着办,也不会怠慢梁凤娘。所以婚事办的挺风光。

一直闹闹哄哄到晚上,又留了本家几个在家里吃了晚饭,该歇息了,这才都散了。

“说话的机会多着呢!都赶紧早点睡吧!”梁贵看梁大郎几个赶路赶的都一脸疲色,就叮嘱道。

马氏早在收到大儿子信儿的时候就收拾好了屋子,虽然梁氏娘几个也住在家里有些挤,但挤一挤还是有空的。

常远平和柳氏丝毫没觉的挤,还让小女儿常月荷跟梁玉娘,窦清幽一块住一个屋。

炕上正好可以睡下三个人。常月荷拿了行李,就跟着梁玉娘过来,又让窦清幽叫她姐姐,“我比你们都大,你们得叫我姐姐!平日里都是我姐姐管着我,如今我也当姐姐了!”

看她烂漫的笑,窦清幽笑着跟梁玉娘喊了月荷姐。

韩氏把小六襁褓里的金锁片给梁氏看,“是大少奶奶悄悄塞进来的。”

梁氏看那金锁分量足足的,还带着链子,没有一二十两银子都打不出来,眉头皱了皱,“给她们的见面礼我都准备好了,却是比不

上这个长命锁。这还……”

韩氏比她见的多一些,就说,“这金锁片是悄悄塞的,怕是想搞好跟你这个大姑的关系。既然收了,也不是白收。四娘前头不是买了小玉坠,正好给他们俩闺女一人一个,还了她们。真等以后有事再说。”

梁氏想了想,叫来窦清幽,给她看看那金锁片。

听是悄悄塞的,窦清幽眼神闪了下,梁大郎夫妻这次回来,明年家里开办了作坊肯定不会再走了。他岳父岳母和娘家妹妹都跟着过来,只怕也会暂居。掏出她身上带的两个小玉坠,“正好编的有络子,娘明儿个就拿这个给大妞二妞吧!收了礼,总要还的。”

梁氏点头。

次一天起来,梁氏就说昨儿个高兴忘了,还没好好抱一抱大妞二妞,拿出两个小玉坠,“大妞过来!一人一个!”

“哎呀!这坠子是玉的!”黄氏立马道,上来拿着看。

白玉坠,水头虽然不是太好,但也是玉的。

柳氏抱着二妞,笑着教大妞叫姑奶奶,谢谢姑奶奶。

黄氏和赵氏都准备了银手镯,大妞的在她出生就给过了,梁氏心情好,手里阔绰,她们不效仿,给二妞了见面礼。

梁大郎就笑着催常月梅,“把给爷奶,和爹娘,叔婶子,还有地下小娃儿们带的东西都拿出来!”

常月梅笑应,喊了帮忙的,足足搬出来一个大箱子。

给梁贵樊氏的皮袄,梁大智和马氏的衣裳。常月梅做的棉靴。还有给二房和三房的衣裳料子,外面时兴头花,泥娃娃和木雕小玩意儿。

梁氏收到一块灰鼠皮。

常月梅解释,“这些皮毛都是大郎跟交好的人帮忙,低价买的有瑕疵的,我看了虽然不太好,做成皮袄也是保暖的。姑姑身体不好,冬日里更得保暖!”

窦清幽则收到一对粉嫩粉嫩的绢花。

“听说比着宫廷绢花的样式做的呢!”常月梅笑着介绍。

梁玉娘也一对橙色绢花。

窦清幽看着高高兴兴的一大家人,心里算着他们回来买的这些东西,虽然要不了太多钱,三四十两银子的总有的。这还不算私底下给的。

得了东西,大家都很是高兴。还有外面的点心,土特产,吃的也很是高兴。

村里的小娃儿知道梁大郎一家回来,还有岳家跟着来,那带的东西有一大车,肯定很多好吃的,就聚集在梁家门外,还有找梁五郎和梁六郎玩的。

听着梁大郎讲在外面的事,又讲了家里发生的事。

梁大郎听饶了窦二娘,就皱起眉头,“弑母乃是重罪,即便养母,有养育之恩也是一样。县令大人咋会听信窦家的,说饶就饶了窦二娘,也简直昏庸无用!”

“你姑父让饶的,能不饶吗!?”梁氏冷哼一声。

梁大郎接到信时,就觉的荒谬,“姑父也是昏庸了!”

梁大智咳一声,“这话我和你二叔三叔能说,你是个小辈的!”

梁大郎皱着眉不吭声了。

常月梅就坐在梁氏身边,抱着小六劝梁氏好好养身子,养好身子才是大事。让她多住一段日子,在娘家好好调养好身子。

很快到了梁凤娘回门的日子,常月梅笑着给她补了一对银花簪子两块料子。

梁凤娘满面红光,意气风发的样子,说婆家对她多好,大嫂也多让着她,一家人都供着她。婆婆不让她伸手做饭,吃饭只端个碗。

樊氏微微蹙眉,嘱咐她嫁了人做了媳妇儿,该做的还是要做,等新嫁娘过了,就该做些家务,和大嫂分配,和睦相处。

梁凤娘面上应着,心里却觉得她高大嫂一等,公婆都偏她,自然不用多干脏活儿累活儿。等到了屋里,悄悄拉着黄氏道,“婆婆偷着给我一个金镯子,分量还很重呢!”她大嫂是没有的。

黄氏也高兴,又叮嘱她捂好了自己的陪嫁。

梁凤娘回了门,梁氏也想着回家了,“不能总在娘家住着,也住了这么些天了呢!小郎的伤也好了,也该去学堂了!”

常月荷拉着窦清幽不让她走,“我们好不容易才玩到一块的。”

“那你们就去我家住几天吧!”梁氏笑道。

常月荷当即应好,拉着梁玉娘一块。

梁玉娘脸色发红。

柳氏笑骂常月荷,“你啥啥都不会,是过去要添乱!四娘她们家还有作坊,来来往往的也都忙!”

“我不添乱!我和玉娘,跟四娘一块做针线说说话儿总行了吧!”常月荷笑嘿嘿道。

梁氏想了想,闺女从掉河里,经了那些事之后,整个人就变安静了,再没闹过叽叽喳喳过,多几个女娃儿一块玩,也热闹些。就喊玉娘一块去,“你们过去,也热闹热闹!正好你们心灵手巧,也教教四娘针线活儿!她这才开始学,绣的还不像样子呢!”

梁玉娘忙道,“四娘很灵巧,技法虽然还不熟,但绣品不光看技法,也看意境的,四娘绣的有灵气。”

“哎呦!瞧瞧!玉娘把针线活儿都

能说出意境啊的,那些诗情画意的,可是不得了了!”马氏笑着夸道。

梁氏觉的她说得对,她闺女绣的那些东西都是提前在纸上描画了的,看着感觉好,有意思,那就是个意境吧!更喜梁玉娘会说话,“玉娘对绣活儿这么懂,还看意境,这以后保管成个大家!”

梁玉娘脸色更红,羞得不敢抬起头。

樊氏也觉的让她们去也好,正好热闹热闹,就批准了她们去几天。

商量好,收拾了东西,梁大智兄弟送梁氏娘几个回家,赶了梁大郎的骡车,带车厢。梁大郎也坐上了车辕,跟着一块去。

窦传家正在家里忙着,看梁氏娘几个回来,忙出来接,跟梁大智和梁二智打招呼。就看着梁大郎疑惑。

“姑父可能不认识我了,我是大郎。”梁大郎朝他拱了拱手。

“原来是大郎!快进来!快进来!”窦传家连忙招呼,又问他啥时候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