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个模型几乎成型了。
零式削球,零式发球,手冢领域,还有……魅影。
在看过魅影后,柳很快确认,这并不是可以长时间使用的招数,也很难融入仁王自己的体系里。
这个技巧还是和手冢领域混合在一起用最合适,或者说,它适合的就是手冢的网球体系。
是仁王还没有做出相对应的适应性更改吗?
不,更大的可能,是因为仁王并不认为现在需要用到那样“独特”的魅影。
这就是他的机会。
差不多了,已经满足最低的数据需求了。
柳微微睁开眼睛。
他周身的精神力和气场有了微妙的改变。
仁王挑了挑眉,看着场对面的柳,存在感渐渐增强。
苏醒了吗?
那么,接下来会去计算各种行动的概率吗?
再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去应对算出来的对手的行动?
柳的行为给了仁王否定的答案。
和之前两年的打法并不完全相同,虽然在计算着数据,嘴上也报着各种数据点,但柳自身的打法却显得非常稳定。
他追求的似乎不是“针对性”,而是“稳定”。
以自身为锚点,发挥出本身所具有的基础实力,化被动为主动,让对手以“打败这样的柳莲二”为目的,去做出对应的招数选择。
这之间的变化是很微妙的,一些观战的人甚至没办法发现差别,但仁王发现了。
因为仁王本身就是需要“诱导”对手行动的打法。
他很快发现了柳的“不为所动”,继而察觉到了柳现在打法的变动。
不管他自己怎么变招,柳只要维持着一定的不变性,那么其实也反向限制住了他的行为。
这……
这种打法,怎么感觉起来,有些奇怪?
但很快,仁王就理解了柳这样做的原因。
归根到底,这也是柳对自身能力的自信。
数据网球,本身也是建立在柳自身实力的基础上的。要对应对手的每一次不同的招数做出对应的针对性回球,也必然拥有着绝佳的大局观和足够强的网球技巧。
并且柳并不是完全的“不变”,实际上柳所做的,是“控制”。
他通过控制自己的行动,去限制对手的选择,让无数种结果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他自己打出了吊高球,那么对手就有更大的可能使用扣杀,就是这样简单的道理。
而当对手的回球习惯,被进一步引导出倾向性之后,柳所报出的数据,就会拥有更大的杀伤力,他再利用自己本身的实力去压制对手,是这样的一个循环。
因为人归根到底,最了解的还是自己。
而控制自己,也比控制对手来得简单。
这是一个单一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