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夜里,刘和在府中设下宴席,为华佗师徒几人接风,前来陪席的不仅有刘和的几个重要手下,大学士蔡邕和徐岳等人竟然也应邀前来,这让神医师徒几人倍觉尊荣,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医者虽然有起死回生之能,但在汉末的社会地位并不算高,充其量也就是比歌伎、伶人和工匠稍微强一些,但在达官士族看来,依然是不入上流的。刘和如此尊崇和善待华佗师徒,除了有求于神医之外,更多的是刻意为之,目的就是要把医道行业的社会地位提高起来。
有郭嘉和徐邈等能言会道之人陪着,席间谈笑风生,刘和于是请神医即兴为前来赴宴的宾客传授养生之道,华佗也不推辞,当场指出蔡邕患有心肺之疾,徐岳需要预防头疾,郭嘉要节制房事,徐邈应当减少饮酒,把众人听得心惊肉跳,这才知道神医果然不是虚名,一双眼睛竟然能够看出各自的隐疾病痛。华佗当众展示了自己用来养生健体的“五禽戏”,刘和看了之后,觉得比后世的太极拳还要精深博大,于是极力鼓动众人共同学习这套养生健体的身法。
夜深之时,众宾客尽兴而散,刘和请华佗到书房一叙,商议一些关乎长远的事情。
华佗坐在高背的环形靠椅之中,品尝着刘和亲手奉上的香茶,心情格外愉悦。神医虽然从不过问政事,但却关心天下百姓的疾苦,他这一路从徐州来到幽州,各种感受很深,对于刘虞父子在幽州施行的种种仁政和善政,那是打心眼里佩服和拥护。
刘和开门见山说道:“这次不顾徐州百姓的不舍,小子硬是让人将神医请到幽州来,实在是有十分重大的事情要与神医共同谋划。”
华佗点头,说道:“公子仁德之名早已传遍四海,华某所学岐黄之术便为治病救人,既然幽州和冀州需要我来,自当尽力为两州百姓做些事情,以尽绵薄之力。”
“元化先生未到之前,吾思索再三,觉得有三件事情需要您出手相助。第一,还请先生替幽州解除疫病的威胁困扰;第二,请先生和几位高足前往军中一趟,为我军中医士传授急救之术;第三,元化先生涉猎广泛,在医道一途卓越超前,为了能使先生一身所学延续千秋万载,吾有意在蓟城创办一所专门的医科学院,替先生广招门徒,著书立言,收集天下各种药草,提供各种试验条件,以供先生造福苍生!”
当华佗听到刘和所提的第一、二个要求时,还能泰然处之,但当他听到刘和说要为他而创办一所专门精研医术的学院时,不仅动容,罕见的露出了激动之色。古人讲究立身、立言和立德,如果刘和真的为华佗创办一所医科学院,就等于是帮助华佗同时实现了人生的“三立”,这根本就是无法想象的。
华佗起身,躬身向刘和行礼,口中说道:“公子如此看重医道,吾替天下医者感谢公子!”
随后,刘和与华佗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将他依稀记得的前生各种有关医学方面的知识全都讲了出来,虽然显得零碎杂乱,却也让神医受到许多启发,甚至是啧啧称奇,或者频频点头。
比如,刘和认为医道之术内容涉及广泛,各种医学典籍和药方药剂更是浩如烟海,如果每名医者都要从头到尾全部学习,没有几十年的辛苦钻研,根本无法挂匾行医,因此需要将医道进行分科,细分为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科目,然后让学医之人专精一科进行修习。
又比如,刘和认为推广防病防疫的基本常识十分重要,应该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事务常抓不懈,只有让普通民众都懂得了基本的医治常识,他们才不会去相信占卜、巫医之类的神鬼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