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
杨妡面红耳赤。
魏珞是初识滋味解不得馋,她却是因为旷了太久,前世她尝过情~爱滋味,这两天又勾起了记忆深处的感觉。
两人挨在一处,就好似干柴遇到烈火,噼里啪啦地着。这样地肆意,不但是她,就是对魏珞也不好。
等从二房院离开时,杨妡打定主意,以后定要节制着些,不能再由着性子来。
魏珞浑然不知自己刚体味到的销魂滋味就要暂停了,他正与杨峻、李昌铭等人在杨远山的书房里闲谈。
杨远山在国子监任职,来往之人除了名士大儒外也有不少通星象擅风水的相士。
就谈起西北来,有相士测算过,五年之内西北必有大旱,届时山野寸草不生,农田颗粒无收,百姓无粮可食民不聊生,倘或瓦剌人趁机侵犯,便可直驱南下如同无人之境。
魏珞大惊,前世西北确实有过旱情,虽不若杨远山说得这般耸人听闻,但牵扯之地甚广,甘肃、宁夏以及陕西,甚至瓦剌人所住之地都旱。
万晋朝有江南以及河南等地接济,而瓦剌却无处寻粮,只能集结大军南下。
战事持续了数年,而他便是死在那场战役中。
假如能够早做防范,是不是他就不用再往宁夏去,也就不用死了?
魏珞定定神问道:“伯父,不知是哪位高人测算出来的,能不能具体到大概年份?”
杨远山摇头,“我那朋友也无法确定,这还是他酒后失言无意中透露出来的,若是传到外面怕招惹妖言惑众之罪。”
魏珞了然,又看向李昌铭,“钦天监没提此事?”
“没说有异象,”李昌铭回答,“等我回去让他们仔细看看,不过上次他们惨败,没有个三五年缓不过来,应该不足为惧。如今连续两个好年头,国库充盈粮食饱足,即便大旱也不至于成灾,这点足可以放心。”
杨远桥笑道:“不错,这两年地方官也好做了,个个都卯足劲儿等着升迁,就阿峼运气不好,去年遇雪灾,今年遇旱灾,也不知今冬会不会好一些?”
几人嘻嘻哈哈地又将话题转到了山东。
魏珞心里存着事儿,自杨府出来特意等着李昌铭,打算再提一下西北之事。
杨妡乐得与杨姵再多说几句,就问起两个侧妃来,“她们可还安生?”
“还行,她们进门还不到一个月,就是心里有什么想法,也得先装上一阵子。”杨姵淡然地说,“只要她们不兴事作妖就先由着她们去,反正我占着正位,又握着府里中馈,凡事按着规矩来呗。”想一想,压低声音道:“你放心,王爷待我挺好的,本来府里长史安排那两人每人各五天,王爷亲自减了两天。”
杨妡捉摸数息才明白,杨姵说得是侍寝的日子,不由惊诧地问:“这个……日子还得提前定?要是那天王爷不愿意去怎么办?”
杨姵低笑,“不愿意是王爷的事儿,但日子肯定得安排好,否则岂不显得我不大度?不过,这个月,王爷就纳妃那天歇在了别处,其余……其实王爷也没办法,圣上亲手下的旨意,纳进门来总不能晾着人家,那就不是结亲,而是结仇了。”
杨妡点头以示明白,心里却憋着一件事。很想问问纳侧妃那天,两个侧妃同一天进门,夜里李昌铭到底是怎么安排的,有个先后顺序,还是大家伙一起来。
思来想去终是没敢问出口,只叹道:“以前咱俩天天在一块儿,眼下见一面却是难,这次见了,下一次不定得什么时候呢?”
杨姵笑道:“这个月你出不得门,等过完头一月就要过年了,要不正月?回头我问问王爷,咱们上元节一同赏灯?”
“也成!”杨妡知道,但凡自己有所求魏珞定然会同意,便爽快地应了。
杨姵便道:“腊八时候我给你送腊八粥,顺道给你写信,你若有事也写信给我。”
杨妡含笑应允。
两人说定,正好见那边魏珞与李昌铭也叙完话,便告辞,各自上车。
秋声斋离得近,不过几步的路。
杨妡从马车上下来,敏感地察觉魏珞脸色沉着,完全不似先前毫无遮掩的喜色……
第141章 忖度
李昌铭与杨姵并肩坐在马车上。
跟上次杨姵回门一样, 杨家兄弟没有厚此薄彼,每人连番给魏珞灌酒。李昌铭跟魏珞喝过, 知道他酒量,在旁边也撺掇着灌他,自己作为陪客也喝了不少。
脸上有些酡红,眸光却是清亮, 头靠在车壁上, 懒洋洋地问:“你跟五妹妹说什么,难舍难分的样子?”
杨姵拎起小桌上嵌着的茶壶,倒出半盅茶递到他唇边, 笑道:“说些女人家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