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并不知道她做了多么稀奇古怪的梦,也并不知道她这辈子因早早进宫,和两位公主一起受教,比从前多了眼光和见识。
但纵是如此,她出不得宫,有些事便无可奈何。从前先帝在位,两位公主不说有多得宠,总还是天子亲妹,有太后照拂,她也跟着沾光,到帝后先后故去,换了元明修,公主的待遇登时一落千丈。
一个对天子没有影响力、不能带来好处的公主,就徒然只剩了尊贵的名号。太妃、太皇太妃也尊贵,谁稀罕来?从前服侍的婢子、宫人,有办法的都另攀了高枝,留下来不过鹌鹑三两只,当不得用。
伶俐人总在得宠的妃嫔那里,不是没有道理的。
自己手里没有人,便只能借力。明月心里盘算这宫里的宠妃。元明修后来纳的美人,她是一个不识。唯有平原公主元嘉欣与李贵妃,一个是堂姐,一个是先帝妃子,说起来算有渊源。然而她对这位平原公主,实在心存戒心。
——当初平原公主进宫,有不得已,曲在元明修;然而她哄兰陵公主进宫,当时震惊到了明月。在明月看来,兰陵姿色还在平原之上,如果不是元明修忌惮南平王要利用宋王,难免不一并收用了。
这等自己身陷泥淖,还要拉人下水的行为,让她自觉离她远远的。
相形之下,李贵妃能在灭门之后,从先胡太后手里逃出生天,是个不可多得的聪明人。如果能得她相助,事情就好办得多。
明月这样想着,思量了半宿,用过早膳便往李十二娘宫里来。
其实如今这宫里最六神无主的还是嘉欣。
元明修还有国事作为寄托,嘉欣如今却无事可忙。才进宫时候元明修是很宠过她一阵子,但是随着地位越来越稳固,渐渐就有了心思发掘更多美人。宫里总不乏美人,就算不够美,也够新鲜。
年初她兄长出征,没有回来。起初还抱有一线希望,到四月底就得了确凿的消息,说天威将军被活剐了。消息传得绘声绘色,说大将军如何寻了十里八乡最快的刀,南平王世子与兰陵公主如何亲临刑场,如何一刀下去,众人放声叫好,而兰陵公主兄妹面无表情……据说是熬了整整三天才断气。
他们说大将军忧心兰陵公主受不住血气,几次劝说她离开,都被拒绝。她就坐在那里,一壶酒,一支笛,等着他断气,最后酒倾于地,祭奠南平王在天之灵。也有人夸她音律之妙,吹的是一曲《国殇》。
嘉欣没有听过嘉敏吹笛,她印象里她没这么风雅。兰陵公主姐妹美则美矣,都不是什么风雅人。
她想她一定是恨死了他们兄妹。
然而当初,是谁让她见到郑三,是谁让她有可乘之机——她这会儿已经想不起当初对郑林的惊艳,想不起是自己执意要嫁。记忆带给她错觉,错觉让她理直气壮:如果没有三娘,兴许她就不会有此一劫。
不会在郑府受辱,之后便不会被抓进宫里,不会被天子瞧见,不会被胁迫引她出府进宫,之后又联络兄长,害了南平王。
要没有这些,她安安分分给张家守寡,也好过如今日夜惶恐。
但是这世上哪里来这么多如果——从来就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李十二娘想活,她也想。
她从前住在平城,到洛阳没多久就嫁了郑林。郑林自个儿离群索居,也不许她出门,与人往来。之后更进了宫。如此两年有余,竟没攒下多少人脉。她与兄长说不得多么深厚的感情,但是进宫之后,嫂子和妹子长年被拘在南平王府,就只剩了他们兄妹,倒多少生出了相依为命的悲怆感。
如今也没了。